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8-12-11
近日,由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新世紀出版社、深圳市作家協會、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廣東內伶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紅樹林基金會承辦的“生態文學暨《內伶仃島上的獼猴》作品研討會”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舉行。來自廣州、上海、蘇州及深圳的近30位文學評論家、作家暢聚一堂,以生態文學在新時期的發展與重要地位為基點,深入探討了廣東本土生態文學《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的藝術特色及生態思想價值等問題。
據了解,深圳是公認的生態之城,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里,深圳是唯一背山面海的城市,擁有全球唯一位于市中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庫存極為豐富。與此相適應的,深圳人尤其是文化教育界人士較早、較自覺地建立起了關于自然、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關于人與未來的觀察與思考。多位作家學者王石、南兆旭、王曉華、遠人、袁博等陸續創作系列關注人與自然、生態關系的優秀作品,出版界推出了《深圳自然筆記》《深圳自然讀本》(學生版)《當代中國生態文學讀本》等生態讀本。今年,深圳市大鵬新區將連續舉辦兩屆的“大鵬自然好書獎”品牌升級為“大鵬自然童書獎”。也是在今年,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落戶深圳,以“推廣自然閱讀理念,傳遞和諧自然生態和在地人文關懷”為宗旨,是國內首個關于自然好書的大型評選和推廣活動。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表示,深圳在生態文學寫作、出版、評獎方面表現出的熱情,也將讓市民通過對自然生態的親近,與城市建立起更為深沉的情感聯系,與另一個深圳——自然深圳保持更深的情感和心靈默契。王國猛同時指出,深圳是一個閱讀之城、創意之城,更是創新之城,深圳青少年文學創作的繁榮和發展,在深圳出生和成長的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袁博的《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的出現,既是深圳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獲,也是一部彰顯現代生態理念的創意作品,是獻給“創意十二月”的一份禮物。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中偉表示,《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的作者袁博發揚了廣東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為生態文學的創作進行了探索。
當天會議以《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為文本,圍繞我國新時期生態文學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進行了探討。據了解,《內伶仃島上的獼猴》是以廣東省的瀕危動物獼猴為主角,書寫了內伶仃島的紅樹林、荔枝樹、菠蘿蜜等顯著標志性植被和蟒蛇、黃鼬、黑耳鳶等特有的動物,突出了生態文學的地域性與作者袁博創作的專業性。在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李國偉看來,《內伶仃島上的獼猴》最出彩的地方,是獼猴黑兒等動物典型形象都是通過藝術化的動物形象,并不像一些動物小說那樣,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把動物典型形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完全地擬人化甚至超人化;或者像科幻、魔幻作品那樣把動物形象無限夸大乃至神化。(記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