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9-07-12
近日,由市文聯創研部、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同主辦,市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市紅樹林雜志社和老墨家族聯合承辦的深圳兒童文學專題座談會舉行。活動由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主持,部分深圳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愛好者、兒童閱讀推廣人、少兒圖書編輯等20多人就“兒童文學的‘虛’與‘實’”主題開展研討,部分外地兒童文學作家也專程赴會。
市文聯創研部副主任、市評協秘書長劉上江表示,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群體形成了各自鮮明的寫作風格,作品帶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或個人風格。就深圳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她提出三個思考:怎樣提高在全市范圍內180萬中小學生中的認知度?怎樣提供更多更優質名家學術資源提升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的素養學養?怎樣拓寬深圳兒童文學的寫作范圍,寫出更多當下題材、城市題材的文學作品?
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周思明結合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等經典文學作品,提出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做到虛與實的結合、歷史與美學的結合。評論家廖令鵬闡述了理解力與想象力、虛擬與現實兩對關系,尤其對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形態下,結合電子游戲《我的世界》,就虛擬世界對傳統“真實”觀念造成的沖擊,做了敏銳性強有新意的論述。陳詩哥重申了兒童文學的“文學性”與“兒童性”問題,提出兒童文學作家們應當向兒童學習。兒童文學作家郝周結合自己創作《牛背上的白鷺鳥》的經過,表示好的文學作品應做到“虛”是“目的”,構是“賦形”。閱讀推廣人劉海龍結合經驗,提出在“文學性”“兒童性”之外,強化“故事性”的觀點。
市作協副主席、市評協副主席于愛成表示,文學創作中虛構的邊界問題若不能有效解決,會導致若干作品(主要是網絡文學作品)假“想象”之名而胡編濫造、任意“穿越”、戲說成風,因此對兒童文學創作中虛構與非虛構、真實與現實等概念的梳理探討,仍具備較強現實針對性。(記者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