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9-07-15
近日,由《特區文學》雜志社和飛地傳媒聯合主辦的“深讀詩會”第九期活動在飛地書局舉行。近三十位深圳詩人、作家、文化學者和詩歌愛好者到場,對主題詩人何進的詩歌創作展開研討和交流。活動由深圳市作家協會秘書長趙婧、《特區文學》雜志總編輯朱鐵軍、詩人張爾共同主持。
據了解,何進,現居深圳。其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星星》《詩歌月刊》《作品》等刊物,曾出版詩集《影與光之間》《柔軟的事物》《思之絮語》。上世紀80年代初,何進與眾多青年一樣,酷愛文學,除了大量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和唐詩宋詞外,還閱讀了國內外近現代著名詩人的作品。后來,何進開始學寫新詩。從事稅務工作后,他就停止創作。2005年春天,停筆20多年后的何進在好友的鼓勵下重新提筆寫詩。
“這段時期,我閱讀了大量現代詩人的作品,研究和借鑒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技巧。自然、山水、歷史、人物、夢境、命運、人性、哲思、愛情等都成為詩的主題。靈感來了,就抓住不放,有時觸景生情,有時以情托景。在這個過程中,深藏于生命中的哀痛、惆悵、悲憫、歡愉都像流水一樣涌到筆下,使我欲罷不能。”何進說,復出之后他經歷了從傳統詩意向現代性詩意轉變的艱難過程。他認為,詩歌的現代性應該打破常規與僵死的思維模式,好的詩歌應該從個體的生命經驗出發、到心靈深處去走心入肺。
當天嘉賓們在研討中認為,何進的詩就像何進的人一樣,是有些神秘的,繼續往下看,它是復雜的,細細品咂就會發現其中不少詩句,寫出了他生命當中需要表達的東西。文化學者尹昌龍說:“我發現何進特別注重詩結尾的句子,寫得特別好,他把最用力的地方都放在了結尾。”詩人孫文波認為,何進的詩相比過去而言顯得更結實了,詩歌的意象在起承轉合中形成一種更豐富的景象。在他看來,何進寫的詩歌,都是他看見的、思索的東西。當天還有嘉賓認為,何進具有一定的哲學功底,思考深刻同時又能用精煉濃縮的語言來呈現詩意。有的嘉賓則認為,何進十分擅長運用情感位移法,把體驗與存在的遠方景象調過來。何進在寫詩過程中完全脫離世俗。(記者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