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9-08-06
正在展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影像時空——深圳美術館館藏深圳題材攝影作品展(1949-2019)”,從心靈深處觸動了深圳市民封塵已久的城市記憶。自開幕以來,展覽大受熱捧。而其中第二板塊“鵬城敘舊(1970-1979)”正是出自深圳攝影藝術家何煌友之手。如何看待何煌友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昨日,深圳商報記者采訪了本次展覽策展人、深圳美術館收藏研究部副主任李原原。
《原深圳火車站大門》《山夏村》《和平路》《1981年深圳春節花會》《羅湖第一樓——友誼商場建成開幕》……據李原原介紹,此次展覽展出何煌友的攝影作品70余幅,主要包括20世紀70年代寶安縣時期的農業、工業、邊防、漁業等反映生產生活的老照片,還有20世紀80年代反映深圳城市面貌的如《深南大道》系列航拍照片等。
“深圳美術館近年來重視城市影像作品的收藏,現已建立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深圳地區城市發展各個時期的完整影像譜系。其中關于20世紀70-80年代的影像主要來自何煌友的攝影作品。”李原原表示,在相機還不普及的那個年代,何煌友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歷史階段珍貴的影像記錄,特別是他有感于深圳日新月異的變化,拍攝了當時深圳各個區域的建設場景。也因何煌友的這批作品作為參照,才有了本次展覽中第三板塊“滄海桑田(1949-2019)”中看到的在同位置同角度拍攝的今昔對比照片。
李原原介紹,多年來何煌友的鏡頭始終聚焦深圳的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點滴變化,他還舉辦了關于深圳城市主題的紀實攝影展覽,并編輯出版《春雷》《鵬程敘舊》《老深圳(上、下)》攝影作品集,對從老寶安縣到深圳特區的發展進行了細致的記錄,不僅是深圳的城市發展史,也是深圳市民特別是老寶安縣人對這座城市追憶的“紀錄片”。“在他的鏡頭下,可以看到很多已經消失的深圳景象,比如東門騎樓、過境耕作等,這些都是一代深圳人的記憶。”李原原介紹說,2010年深圳美術館曾舉辦“深圳記憶——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何煌友攝影展”,很多老深圳人前往參觀,他們指著照片中自己的老房子感動得流淚。
“影像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為城市記錄下最本真的面目,為過往城市變遷留下永久的回憶,其意義將愈發地凸顯出來。我想隨著歷史的發展、城市的變遷,何煌友先生關于深圳的這些城市紀實攝影作品也將愈發地體現出它的價值。”李原原說。(記者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