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9-08-08
馮剛毅(右)為戲迷獻上成名作《鴛鴦淚灑莫愁湖》
7月24日晚,馮剛毅粵劇藝術專場在深圳戲院舉行,馮剛毅與深圳市粵劇團當家花旦譚蘭燕一起為戲迷觀眾獻上了他的成名作《鴛鴦淚灑莫愁湖》。觀看了馮剛毅的表演,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大為感動。“首先向馮剛毅老師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表示熱烈的祝賀。”崔偉說,“馮老師73歲了,但在3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前面有那么大的形體演出,到后來的情感釋放和大段的演唱,他是用功夫、功力來支撐年齡帶來的體力消耗。”
上世紀80年代,馮剛毅領銜主演的三部大戲《鴛鴦淚灑莫愁湖》《情僧偷到瀟湘館》《風雪夜歸人》在全國樹立了“深圳粵劇”的閃亮招牌,更憑借后來的《駝哥的旗》使深圳粵劇攀上藝術之巔。崔偉評價,馮剛毅不僅對深圳文化發展作出很大貢獻,他對粵劇藝術更是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推廣和提升。
馮剛毅是改革開放以來,戲曲事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家。“馮老師的藝術發展跟改革開放是緊密相關的。上世紀80年代,舞臺聲光電技術還不發達,粵劇由于語言的限制,在全國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馮老師的《風雪夜歸人》是一個突破。”崔偉評價,“首先在題材選擇上,它改編了話劇名著,這臺現代戲的內涵支撐起了新時代粵劇的特征。馮老師以傳統粵劇表演與主角魏連生的人物性格結合,用人物的情感彌補了粵劇跟北方觀眾在語言上的隔閡,粵劇也因此走向全國,也奠定了馮老師后來得到‘梅花獎’的重要基礎。”
而使馮剛毅獲得“二度梅”的現代粵劇《駝哥的旗》,則是行業公認的粵劇藝術集大成之作。崔偉說:“這部戲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突破了戲曲傳統。中國戲曲之美,基本上都是靠演員在舞臺上展示形態之美。但馮老師演繹的駝哥,是通過塑造‘丑’來表現美。馮老師克服了戲曲塑造人物相對的簡單化,表現出了駝哥的復雜性,所以這部戲的文學性也非常高。”
從《鴛鴦淚灑莫愁湖》到《風雪夜歸人》,再到《駝哥的旗》,馮剛毅的作品充滿創新精神。“現在有很多戲劇的創新是一種無源之木的創新。而馮老師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深圳地域文化和社會變化的特點,雖然有時代感,但他的作品所表現的地域性以及他表演的傳統性,是支撐他發展創新的一個根本動力。我認為深圳粵劇在全國粵劇領域表現出的不同風格,跟當年一系列的創作以及馮老師本身藝術追求的自覺性和獨特性是分不開的。”(記者祁琦/文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