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4-01-03
11月1日至12月12日,“2023深圳民間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七屆客家文化節”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在主會場和5個分會場累計開展27場民間文藝主題活動,實力呈現深圳民間文藝蓬勃生機,讓市民群眾充分領略深圳民間文藝豐盛厚實之內容。
“2023深圳民間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七屆客家文化節”(以下簡稱“民間文化周”)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指導,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文化館聯合承辦,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光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中心暨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學藝術學部美術與設計學院、深圳技術大學音樂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經濟學院、深圳市公共文化促進會非遺與民間藝術委員會協辦。
主會場展民間文藝厚度、維度
“展”民間文藝濃度。11月1日至12日,本屆民間文化周主會場活動之“第七屆深圳民間工藝精品展”亮相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正式拉開本屆民間文化周的序幕。
本屆展覽精選展出深圳獲得國家省市級重要獎項的工藝美術大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青年新銳藝術家等的匠心力作71件(組)。這些作品主題積極,折射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和時代精神;工藝豐富,涉及陶藝、泥塑、棉塑、鏨刻、銅雕、木雕、玉雕、刺繡、旗袍等30多種創作技法,基本涵蓋了深圳市民間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特色鮮明,兼具傳統工藝與創新思維,融合深圳沙頭角魚燈舞、舞麒麟、拓荒牛等在地文化與外來文化。
在展覽開幕首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梁宇;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金琇等一行蒞臨觀展并開展座談,嘉賓對題材豐富、特色鮮明、工藝精湛的展覽作品及展陳布置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深圳吸引匯聚了全國優秀的民間文藝工作者,展覽作品有傳承、有創新,充分體現了深圳民間工藝的發展水平和時代風貌。此外,展覽更舉辦了多場民間文藝家現場展示,讓更多市民群眾有機會現場觀摩、體驗民間工藝技藝,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與東方美學精髓。
“講”民間文藝厚度。11月8日至30日,本屆民間文化邀請了梁冰、唐光艷、許石林、趙梓琳、胡冠軍、趙婷婷等6位民間文藝家,分別走進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深圳高校,先后舉辦了9場“民間文藝大師課”,場次和授課文藝家創歷屆之最。
其中,11月22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木雕藝術大師胡冠軍以《傳統文化與木雕藝術》為題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開講,他以自己的木雕作品為例,從非遺文化談到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從木雕的不同流派談到現代與傳統及木雕在建筑、家居裝飾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生動的講解讓同學們對木雕的歷史、種類、流派、價值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等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令同學們目不暇接。此外,《新石器時代陶器造型審美與陶藝起源》《“一肚子生鐵化成水”——從〈詩經〉到黃河流域原生態民歌》《北藝南傳 曲藝進校園》《旗袍之美——中國旗袍的歷史淵源》《深圳非遺發展脈絡》……各位文藝名家精心準備的課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打開青年學子的民間文藝視野,激勵他們以更高文化自覺、更深文化自信主動弘揚傳承民間文藝。
“演”民間文藝維度。本屆民間文化周之“第三屆深圳民間文藝表演優秀作品展演”啟動以來,征集到各區文聯、民協及全市各民間文藝團體(機構)的原創民間歌舞、民族器樂、民間歌謠、民間小戲小品等類型民間文藝作品數十部。12月3日,“第三屆深圳優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展演”在深圳市文化館舉辦,12月10日在云端展播。展演現場,還特別邀請到曾獲“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的《禾樓舞》參加,15部優秀作品先后上演,編排充滿創新創意、涵蓋多種藝術類別、表演技藝精湛的節目生動擘畫特區民間文藝盛景。
讓民間文藝深度沁潤校園,滋養祖國“花朵”。11月20日至30日,本屆民間文化周之“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先后走進華中師范大學寶安附屬學校、鹽田區鹽田幼兒園、深圳外國語學校(集團)、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寶安區西鄉實驗學校、寶安區西鄉小學6所深圳市中小學,推出展演展示項目20個。川劇變臉、木偶戲、古箏、古琴、塤等表演贏得孩子們潮水般掌聲;剪紙、拓印、陶藝拉胚、紙胎飄漆等手藝項目體驗區前大排長龍,兼具藝術性、趣味性的展演展示活動吸引1.2萬多名青少年學生參與和體驗,讓更多青少年了解體驗傳統民間藝術。除系列進校園活動外,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還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舉辦里民間工藝現場展示,在寶安區共樂社區舉辦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讓民間文藝技藝和絕活在深圳這座新時代的國際化現代化都市走進廣大人民群眾。
分會場呈民間文藝熱度、溫度
主會場展覽實力彰顯,分會場展覽同樣豐富多彩、特色獨具。經過多年厚植,深圳各區民間文藝特色亮點獨具,都有響當當的品牌和民間文藝基地。本屆民間文化周在分布各區的5大分會場開展近10場系列活動,實力呈現深圳民間文藝的蓬勃生機。
有原創節目,也有讓人快樂的“深派曲藝”。11月18日,“民間文藝笑滿堂”文藝小劇場在分會場福永街道翠崗文化公園笑滿堂劇場舉辦。陽光曲藝團在傳統的相聲、小品、快板、評書等語言節目中融入現代時尚元素,表演的快板《傳奇》、客家山歌《牛犁歌》、時裝秀《宣紙吟》、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評書《百善孝為先》等節目呈現獨特的“深派曲藝”,讓觀眾充分領略民間藝術魅力的同時收獲快樂。
11月25日至12月1日期間,本屆民間文化周之“弘揚非遺技藝·守護匠心傳承——名家名陶作品展”在分會場寶安區一雍博物館舉辦。本場展覽采取了融合互動+展覽的新方式:“名家名陶作品展”讓觀眾有機會欣賞到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名家陶瓷作品;“陶藝創造樂,非遺進生活”——陶藝體驗活動讓市民可親身體驗傳統制陶技藝;“茶道雅集”邀請了“潮州(林氏)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進行茶藝表演;“陶藝座談:傳統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邀請非遺傳承人、陶藝名家與大家共同探討傳統陶藝的歷史和發展、陶藝創作的技巧與藝術表達、陶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等……系列活動大力激發人們對陶瓷藝術及傳統茶文化的興趣及熱愛。
播民間文藝熱度。11月12日至19日,“第三屆光明烙畫嘉年華”在分會場深圳烙畫基地開展。活動以“光明的非遺、我們的烙畫”為主題,設開幕式和“烙畫藝術作品展”,設見證光明、光明記憶、客家文化3大展覽主題,以烙畫藝術形式呈現客家民居、客家民俗、客家家規家訓等,讓人們領略光明的變化、騰飛和蛻變,了解光明的歷史文化古韻。
相聚“舞龍之鄉”,體驗民俗風情。11月17日,本屆民間文化周之“深圳(龍崗)民俗風情卷”在分會場深圳市龍崗區龍崗中學開展。活動開場就是龍崗省級非遺“龍崗舞龍”表演,靈活矯健、氣勢如虹的龍舞博得全場陣陣歡呼。隨后,靳于群向大家介紹并演奏了古風陶笛;客家女歌手林珈羽的原創歌曲《九月九當梨好蒸酒》客家風情濃郁;更有洞簫演奏《桃花渡》唯美清雅、吟唱組詩《每個節氣的時光,都自有芳香》如癡如醉、京歌演唱《說唱臉譜》中國范兒十足、蒙古長調《策馬藍天》博得滿堂彩……一場充滿非遺特色的民間文藝盛宴讓人不舍離去。
山歌伴著夢想飛。12月12日,分會場之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在深圳大學麗湖校區舉行了“山歌伴著夢想飛”藝術節暨第十二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學校師生全員參與,演出節目大多源自學校各個興趣社團的辛勤籌備與創意展現,從一年級的《新年歌》到六年級的《阿鵲打盤車》,孩子們用純凈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講述客家故事、推廣客家文化,跨時代的“對唱”成就文化傳承的無限可能。
據了解,作為誕生于2006年的民間文藝品牌活動,幾經蝶變的深圳民間文化周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傳承、弘揚、發展民間文藝。本屆民間文化周繼續站穩人民立場,緊跟時代節拍,播撒民間文化種子,延續民間文化基因,展現民間文藝魅力,續寫民間文藝希望,積極推動民間文藝事業與新時代同行。
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將持續對深圳民間文藝進行系統深入的課題研究、學術研討,鼓勵深圳民間文藝家創作與研究并重,持續為深圳民間文藝注入新的內容,在繁榮城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作用,引領推動大灣區民間文藝蓬勃發展。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首席記者 魏沛娜 通訊員 麥菲,圖片均由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