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網
時間:2024-07-02
6月28日至30日,由中國文聯指導,廣東省文聯、深圳市文聯共同主辦,以“新起點 新使命 新作為——文化強國建設中的灣區文藝創新”為主題的第3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在深圳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是在中國文聯的支持和指導下,經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批準,由廣東省文聯和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及珠三角9市文聯共同設立的大灣區文藝協作工作機制。峰會機制自2021年10月建立以來,在中國文聯指導下,緊緊把握“人文灣區”建設這一主題,在共塑灣區人文精神、建立區域文化共同體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布文藝發展指數 推動灣區文藝高質量發展
在6月29日上午舉行的論壇上,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垂林,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余昭科,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梁宇以及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毛俊輝分別作主旨發言,共同探索灣區文藝合作新路徑,擘畫灣區文藝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據悉,第2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本屆峰會發布。
《報告》共由兩部分組成,即灣區文藝指數模型和學術分析報告。在指數模型的搭建上,以大灣區“9+2”城市為研究樣本,分別從支持力、生產力、驅動力、影響力、創新力五個維度,通過5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及部分四級指標,搭建出“1+6”文藝發展指數模型,成為灣區文藝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支撐。“1+6”文藝發展指數模型即:“1”指粵港澳大灣區(含港澳)文藝發展指數模型;“6”指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文藝發展指數模型、戲劇發展指數模型、音樂發展指數模型、美術發展指數模型、電影發展指數模型和民間文藝發展指數模型。
《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作為一項創新嘗試,《報告》首次以指數的形式,開展灣區文藝發展現狀的評估和研究,并結合現象分析、案例分析,探索建立一套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指標體系,推動數字賦能人文灣區建設,填補了目前中國文藝發展欠缺系統化標準化評價體系的空白。
機制平臺作用凸顯 譜寫三地文藝合作共建新篇章
峰會現場,中國文聯分別與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和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翻開了內地與港澳文藝合作交流的嶄新一頁。
根據合作備忘錄,香港文聯、澳門文總將進一步融入中國文聯“大家庭”,積極參與中國文聯和所屬全國文藝家協會舉辦的全國性會議、演出、展覽、培訓、評獎表彰、學術研討、志愿服務、國際交流等活動,并享有推選中國文聯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以及全國文藝家協會新會員之權利。備忘錄的簽署,將加快推動內地與港澳文藝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為香港、澳門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良好條件。
峰會的有益探索,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的高質量發展。廣東正積極布局平臺建設,舉辦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文藝創新論壇、文藝合作峰會、系列電影周、曲藝藝術周、雜技藝術周、青年歌手大賽等特色品牌活動,建設花城文學院、省劇目策劃中心、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等文藝創新資源樞紐,加快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打造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新館)等一批國際級、灣區范的標志性文化設施,為大灣區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省文藝精品力作迭出,粵產文藝正呈現一派“春色滿園”的新氣象。電影《談判專家》《掃毒3:人在天涯》《暴風》、舞劇《詠春》、音樂劇《雄獅少年》、粵劇《無聲的功勛》、電視劇《珠江人家》《灣區兒女》《青春之城》、大型交響套曲《灣區暢想》等多部優秀作品在粵港澳三地乃至全國引發熱烈反響,展現了大灣區文藝的豐碩成果、蓬勃生機。
本屆峰會再次擴容提量,發展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珠海演藝集團、深圳華僑城歡樂谷旅游公司、廣州長隆集團有限公司、騰訊音樂娛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單位、文藝組織和頭部文化企業作為新成員單位。
與此同時,峰會還吸納了饒宗頤文化館、廣州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影視創作人才基地、大芬油畫村、中國·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珠海特區畫院、佛山粵劇傳習所(佛山粵劇院)、佛山美陶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惠州讀者文化園、中山火炬歌舞團有限公司、粵劇曲藝道滘傳習中心、赤坎華僑古鎮灣區文旅融合區、肇慶美術館等13家灣區文化機構、文藝組織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藝交流合作共建單位,旨在通過以點帶面不斷吸收具有代表性的文藝組織加入峰會機制,進一步把“朋友圈”做大做強,增強平臺輻射面和機制影響力,形成多層次合作新格局。
品牌孵化效能提升 開創“1+N”峰會活動矩陣新模式
本屆峰會突破前兩屆以論壇為主體的活動格局,創新性打造“1+N”模式,配套舉辦多項展演、展覽、培訓活動。
6月28日至7月17日,由廣東省文聯、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深圳市南山區文聯承辦,深圳大學美術館協辦的“和美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作品邀請展”在深圳大學美術館舉辦。
“和美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美術作品邀請展”。
6月28日晚,由廣東省文聯主辦、廣東省舞蹈家協會等單位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優秀舞蹈作品巡禮(深圳站)”在深圳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基地舉行。演出節目既有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的《與妻書》《停留片刻》《灣》《靜聽松風》(香港)和舞劇《醒·獅》(片段)等作品,也有榮獲省級專業獎項的《遠人南去》《映·巷》《時間的紅》《英歌魂》等作品,以及港澳優秀舞蹈作品,展現了近年來大灣區舞蹈界勇攀藝術“高峰”的階段性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優秀舞蹈作品巡禮(深圳站)。
6月26日至30日,由中國雜技家協會、廣東省文聯主辦,廣東省雜技家協會、深圳歡樂谷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魔術人才培訓班在深圳舉辦。培訓邀請香港、澳門和內地的知名專家、魔術師授課。29日下午,主辦方組織優秀學員在歡樂谷劇場舉行匯報暨惠民演出,節目匯集了粵港澳三地近年來的優秀作品,包括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魔術滑稽比賽中獲獎的魔術節目《夢龘鶴湖》和滑稽節目《爭光》。
峰會精彩紛呈的配套活動,是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奮勇爭先的生動縮影。在不遠的將來,粵港澳三地文化事業將進一步融合,人才流動渠道、優化服務管理流程將進一步暢通,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藝品牌,培育更多新的文化業態,以更多具有灣區特色的文藝精品共繪灣區“同心圓”,生動展現“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偉大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