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援疆
時間:2024-11-09
為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進一步增進深喀兩地文化藝術交流,展現兩地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獨特風貌和深厚情誼,日前,深圳市文聯攜藝術家一行二十人來到喀什市,開展“山海相連 深喀情深”深圳民間文藝走進喀什系列活動。
活動期間,藝術家一行參觀了解喀什民俗文化,通過舉辦非遺文化專題講座、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古城等活動,展現深圳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和非遺文化,有效推動深喀兩地文化交流,增進兩地深厚情誼。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喀什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喀什古城景區管委會、喀什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喀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鹽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
舉辦專題講座
探討非遺文旅融合發展
11月7日,“山海相連 深喀情深”深圳民間文藝走進喀什專題講座在喀什市舉辦,深喀兩地文藝工作者共聚一堂,圍繞非遺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展開探討。
中國民協民間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坪山美術館理事陳悅成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理事、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封霓分別發表主旨演講。他們結合深圳在文創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和案例,從非遺資源的挖掘與整理、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包裝、市場推廣與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為全體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以及文創企業代表帶來了精彩分享,為喀什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議。
互動環節,深喀兩地文藝工作者共同探討了喀什市非遺資源的獨特魅力和市場潛力,并就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進行了討論。
通過此次交流,深喀兩地文藝工作者不僅增進了對兩地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還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未來兩地文化產業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圳民間文藝進校園
孩子們體驗非遺文化
11月8日下午,“山海相連 深喀情深”深圳民間文藝走進喀什系列活動走進喀什市第十八小學,喀什的孩子們與深圳的民間藝術、非遺文化,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舞臺上,孩子們一同觀看了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首先登場的是麒麟舞表演,兩位表演者將麒麟的喜怒哀樂等各種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引來臺下陣陣喝彩。麒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麒麟舞是一種來自民間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主要在廣東嶺南地區較為興盛。
隨后,悠揚的古琴聲又吸引了大家的關注,抑揚頓挫的旋律,仿佛將現場帶回了那個詩情畫意的年代。舞者們曼妙的舞姿如同一條條充滿活力的小魚,一會排列整齊,一會四散而開,自由撒歡。原來這是舞者們帶來的魚燈舞表演,魚燈舞動作主要模仿海魚和淡水魚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表現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期盼,憧憬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幸福快樂……
操場上進行了豐富多樣的非遺表演,紫砂陶藝、潮州工夫茶藝、旗袍制作技藝、手指書畫、核雕、書法、田氏剪紙、內畫、石雕技藝、篆刻等深圳非遺項目琳瑯滿目。
精彩紛呈的非遺展演,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嘖嘖驚嘆。他們紛紛參與進來,體驗茶藝、剪紙、泥塑等,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
“我很激動又開心,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和學習了書法、剪紙等傳統文化,這讓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讓我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希望學校能夠舉辦更多這樣的學習活動。”喀什市第十八小學學生熱依尼薩·阿布力克木說。
“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的交流,更是深圳與喀什兩地文化交融、情感聯結的深刻體現。活動中,我們看到許多藝術家的表演,讓我們感到為之一振。這樣的活動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傳統文化走進我們的校園。”喀什市第十八小學老師卡德力亞?阿不拉江表示。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并且在不斷發展傳承,今天舉辦‘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近距離地體驗非遺文化,自己制作,自己繪畫,自己捏泥塑,通過這種現場體驗,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國家一級美術師、紫砂陶藝項目非遺傳承人梁冰介紹。
非遺文化進古城
推進兩地文化交流
11月9日11時和16時,深圳文藝家一行還會帶著深圳民間文藝來到高臺民居。
屆時,將在現場展示紫砂陶藝、潮州工夫茶藝、旗袍制作技藝、手指書畫、核雕、書法、田氏剪紙、內畫、石雕技藝、篆刻等深圳非遺代表項目。喀什市民可近距離了解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麒麟舞、魚燈舞將舞動歷史文化街區,嗩吶、古琴將奏響千年古韻與民俗風情交織的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