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4-11-12
為慶祝深圳市作家協會成立40周年,11月9日,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深圳文學四十年(1984~2024)”研討在深圳新媒體大廈舉行。
該活動也是2024深圳市優秀文藝作品宣傳推廣工程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來自廣州、香港、廣西、山東及深圳本地的文學評論家、作家,以“現代性視野下的深圳故事與中國敘事”為主題,梳理總結深圳市作家協會成立40年以來取得的文學成就,評析深圳作家作品以及深圳文學思潮流派、現象特色,展望深圳文學的未來。
據了解,深圳市作家協會成立于1984年,現有團體會員11個,市級協會會員2052名,其中國家級會員252名,省級會員636名。協會設有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網絡文學、科幻文學專業委員會。協會成立40年來,高舉偉大旗幟,強化政治引領;推動創作,書寫新篇,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截至目前,深圳作家已出版各類文學作品2000多部,在省級以上專業文學期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5000多篇,在各類非專業文學期刊和報紙、網絡發表作品篇目數以百萬計。近年來,深圳文學不斷出新出彩,榮獲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多項國家級、省級文學獎項,榮登多個年度文學榜單。
尋找深圳文學準確的發展方向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發來賀信,對40年來深圳文學取得的巨大成就致以熱烈的祝賀,對未來深圳文學的繁榮發展寄予厚望。并稱“這無疑是深圳文學界的一大盛事、喜事,也是中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是值得銘記和慶祝的重要歷史時刻”。
“文學是大家的,是所有作家、評論家和文學愛好者一起來做的公共事業,是這座城市的事業,大家都有這種使命和擔當。”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在致辭中表示,今年適逢深圳市作家協會成立40年。40年來,在深圳市委正確領導和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的有力指導下,深圳文學伴隨深圳這座城市蓬勃發展。本次研討活動立足于新時代新坐標去認識和評價這40年來深圳文學的成就、經驗,以及它所潛藏的巨大可能性,更有利于今后深圳文學的發展,尋找深圳文學準確的發展方向,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深圳文學四十年,是充滿青春氣息和精神活力的四十年。深圳文學所呈現的,也是一個過去所未曾有過的全新的中國。”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認為,深圳這塊土地為寫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豐富的文學經驗。挖掘好、辨析好、書寫好這些新經驗,必定可以孕育出新的文學來。他希望深圳作家把握好這個獨特的優勢,堅持通過自己的寫作思考今天,書寫現在;也希望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文學一直有這種當代意識,有這種直面現在的勇氣。
發現、呵護、扶持、培養深圳青年寫作者
在過去近25年里,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南方文壇》雜志原主編張燕玲親歷過諸多對深圳文學磁場的營造、謀劃與推動的重要時刻。在她看來,深圳作家富有個性的城市文學、青春文學、網絡文學、打工文學等寫作樣本,都在不同程度上為改革開放的中國文學提供了新的素質和可能性,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展望匯入當下中國空前豐富而闊達的文學格局,提供了深圳維度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敘事。
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發有從三個方面分享了他對深圳文學的印象:第一,深圳文學真正做到了海納百川,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在主題和寫法上都有豐富多彩的多樣性;第二,深圳文學具有走在潮流前的前沿性。深圳作家因為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大多擁有全球視野和開放格局;第三,深圳文學有一種未來性。閱讀深圳的文學作品,會加深我們對青春性的理解。作家心態年輕、新人不斷涌現,而且特別關注年輕人的文學表達,這都是深圳文學的重要特點。
中華美學學會會長、深圳大學美學與文藝批評研究院院長、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高建平從三個層面分享自己對深圳文學和文藝的看法:第一,新的都市文藝。深圳是迅速生長起來的新城,在這座城市中生產出來的都市文藝有著自己的特點,表現出拼搏奮斗的精神;第二,移民城市。全國各地人才匯聚于深圳,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主;第三,文化窗口。深圳毗鄰港澳、聯通世界,中西文化在此相互交匯,形成獨特的深圳文化。高建平相信,深圳的文化經驗不僅具有“深圳價值”,也有“全國價值”。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協會監事于愛成介紹,40多年來,尤其是深圳市作家協會1984年成立至今,隨著深圳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一線城市,深圳也為全國奉獻了移民文學、城市文學、打工文學、底層寫作、網絡文學、青春寫作等文學形態。深圳文學集中表現了時代精神和深圳社會生活本質,在當代文壇留下不可取代的鮮明足跡。于愛成認為,隨著現代后現代高新科技時代的到來,一定會迎來深圳都市文學寫作的高潮。
“深圳文學40年了,40年對一個個體來說,就是不惑之年。但是對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來說,對一個城市的文學來說,還很年輕。”作家、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南翔介紹了自己擔任深圳本地文學獎項評委閱稿的經歷,并提出要對具有發表潛質的寫作者開展針對性指導的建議。他說:“對于年輕人,一方面我們要耐心呵護、扶持。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過于揠苗助長,必要的時候,還是給他們多一點指點和提醒會更好。”
“我覺得深圳文學有一個爆炸期,還沒有來,但很快就會來。”香港《城市文藝》雜志總編輯張志和(筆名梅子)認為,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在本地基礎上兼合各地優勢,形成獨特的文學面貌。空間維度、時間維度都在不斷發展。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深圳很講究文學的宣傳推廣等。這些都讓他相信,深圳文學面臨著爆炸期,而且將來的結果“應該是很璀璨的”。
塑造具有城市鮮明特色的人物和故事
《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王軍說,本次研討活動的主題非常好,正好切中深圳故事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之間的關系。他認為,迄今深圳仍然缺乏反映這個時代大變遷的文學虛構著作,需要產生厚重的作品來記錄這個時代,甚至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以及對外開放都有很重要意義的標志性文學作品。
書評人郭春生坦言,他以讀者評委身份連續參加了第一屆到第十一屆的“深圳十大佳著”評選活動,感受非常深刻。“這11年來,我深切地體會到,深圳的文學創作從小到大,從題材的相對單調到現在的極大豐富,視角、眼界都跟以前不一樣了,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內在的、壓制不住的、蓬勃發展的力量。”郭春生說。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湯奇云表示,隨著現代都市的崛起,現代都市文化也在崛起。他特別指出,深圳文學自其產生,就伴隨著對它的理論思考,比如,對“打工文學”命名的紛爭,到“新都市文學”“新城市文學”和“南方敘事”等宏大理論名詞的提出,都透露出深圳文學界兩類人的良苦用心。湯奇云強調,事實上,深圳文學一直在這種創作與理論的互動中走過了這四十年,從而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它的面目。
“回顧四十多年來的深圳文學,我們會很遺憾地發現,塑造人物是短板。我們更多聚焦群體,聚焦城市的大風貌,聚焦人物身上的時代符號、概念,體量豐厚的深圳文藝,卻鮮少刻畫和塑造出具有這個城市鮮明特色的人物和故事。”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藝術評論家王樽分享了自己參與的與深圳有關的影視劇評審經歷,以及觀看一批以深圳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后的感受,著重指出深圳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大多都存在“沒有具體鮮活的個人”的創作現象。他贊同關于深圳文學要爆炸的預言,認為這既是一種期待,也有著很大可能性。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授安裴智認為,深圳文學應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對生活、時代和人性進行更為深刻的觀照。改革題材的“宏大敘事”,絕不是停留于表面的刻板圖解,仍是要深刻挖掘人性深層的東西。在安裴智眼中,所謂撼世力作,一定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含量、巨大的思想深度和相當的藝術高度。推出深刻、全面地書寫深圳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宏偉歷程,反映深圳這座青春城市在經濟、文化、社會、觀念等領域的深刻變革的的史詩力作,是未來深圳文學要努力的方向。
助力深圳文學“破圈”和“出海”
在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汪洋看來,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在現代化意義上快速實現城市化的城市,它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舞臺,給人帶來豐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深圳的確孕育了很多新的東西,但仍然對我們自身的傳統缺乏很好的提煉,以及很好的時代書寫。”汪洋認為,深圳作家仍然需要潛心創作,寫出“厚重的、深刻的、廣闊的,以及貼近人性的、富有個性的作品”。談及關于深圳文學的未來,他更呼吁要重視借助新技術新媒介,助力深圳文學“破圈”和“出海”。
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蔡東認為,談深圳文學不能只強調地域。“重視文學研究中的‘深圳’主題,但最終要將深圳文學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脈絡中關照和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深圳文學的新質到底在哪里,真正的價值在哪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批深圳作家,他們為讀者提供了最早的現代城市生活經驗,提供了具有典型現代性的城市文本,他們的作品,無論放在當時的背景下,還是置于更長的周期來看,都具有難以掩藏和磨滅的獨特價值。這方面的城市文本,深圳是最早的、最有新鮮感的、最世界性的,也是最獨特的。”蔡東說。
當下,如何營造更加良好的生態,讓深圳的文學濕地更豐沛、更繁茂?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深圳龍崗區作家協會主席虞宵認為,深圳可以探索向海而生、向內而生,打造“特區、灣區+老區、民族區”的深圳文學新概念,利用深圳的文學影響力,輻射內地廣袤遼闊的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陲地區,用文學賦能等途徑展示深圳文學風采。
“作為寫作者,作為個體,作為深圳作家,我們該如何應對世界文學的發展?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每位深圳作家都應該放眼世界版圖,不僅要有這種野心和視野,還需要有這種自省的能力。”詩人、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湘南認為,當真正寫出當代人的精神困境,寫出當代人生活的尷尬的時候,從更大的意義上來說,這是更靠近世界文學的東西,也是深圳作家未來真正要走的方向。他希望“深圳文學四十年”是深圳作家重新出發的一個起點。
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特區文學》雜志社社長朱鐵軍從事文學期刊編輯20余年,在他的觀察里,深圳文學已經形成了明晰的脈絡和豐厚的積淀。站在40年的關鍵時刻,朱鐵軍建議,應該去尋找、發現、培養、扶持青年作家,要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和平臺,為深圳文學未來的人才隊伍做好接續。
作為本次研討活動的主持人,深圳市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秦錦屏表示,本次研討活動在深圳市作家協會成立40年之際召開,梳理過往,展望未來,采集八面來風,凝聚文學共識,意義非常。這是一場繼往開來的文學交流會,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會,有這么多人在關心、支持、祝福深圳文學,為深圳文學鼓與呼,深圳文學事業一定會在新時代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