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時間:2024-11-26
舞蹈演員們在仙湖植物園起舞。 主辦方供圖
11月24日上午,“2024中國舞蹈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舞蹈展”在深圳羅湖仙湖植物園拉開帷幕。此次展演從11月24日持續至30日,將依次在廣東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精彩上演。
此次“2024中國舞蹈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舞蹈展”以“舞躍灣區”為主題,充分利用公園、車站、港口、旅游景點等開放自由的空間環境,為舞蹈創作者和表演者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與創作靈感。展演的核心理念是“為環境而創作的舞蹈”,旨在通過舞蹈藝術,傳遞出深圳、香港和澳門三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共融中的相遇、同行與共生。
“2024中國舞蹈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舞蹈展(深圳)”精心策劃了“深圳春曉”與“百尺竿頭”兩大篇章,共送上了13部環境舞蹈佳作。昨日上午,在仙湖植物園亮相的“深圳春曉”篇章,依次演繹了《東江情滿天》《相遇》《靜聽松風》《英歌》《天地一舟》《繁花》《灣》7個舞蹈作品;下午,在深圳火車站上演的“百尺竿頭”篇章包括《打工者之歌》《時空聚會》《人景合一》《熱浪滾滾來》《人生上下》及《重逢》6個舞蹈作品。
“近年來,深圳的文藝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我印象中的深圳一直特別前衛和潮流。今天來到深圳,我發現這里是一個既接地氣,又兼具都市感和‘仙氣感’的舞蹈環境。”談及對深圳的印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青年舞蹈家宋潔說。
據悉,中國舞蹈家協會自2018年起便創立了“環境舞蹈展演”項目,已在云南大理、內蒙古自治區、江西井岡山、北京市石景山區等多地成功舉辦多場實踐演出,旨在讓舞蹈藝術跳出傳統劇場的框架,融入自然、貼近生活、親近民眾,最大化地讓舞蹈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這是我第一次在劇院以外的地方看舞蹈表演,在草地上和湖水邊演繹的舞蹈更有沖擊力,更加震撼。”現場觀眾葉女士說。與常規的舞蹈表演不同,本次展演突破了表演場域的限制,拉近了舞者與觀眾的距離。舞者們以天地為舞臺,以山水為幕布,邊舞邊行,移步換景,以即興的舞姿創作進行了仙湖之美的“再挖掘”。
舞蹈源自民間,理應回歸民眾之中。每個人都可以唱歌跳舞,但以往的舞蹈并非如此,更多時候被局限于舞臺上,缺少一個走向生活的平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舞蹈藝術走進大眾、深入人心,逐步實現舞蹈的普及。”
本次展演中,帶有羅湖本土印記的舞蹈《靜聽松風》備受關注。該作品由羅湖區舞蹈家協會、香港舞蹈團和深圳市舞蹈家協會聯合打造,榮獲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舞蹈以元代畫家倪瓚的《六君子圖》為構想,以武術的勁道結合身體的韻律,通過6位舞者分別代表6棵挺拔的樹——松、柏、樟、槐、楠、榆,展現了孤傲、正直清高的文人精神,表達了“和而不同”的傳統思想。
據統計,近十年來,羅湖文藝獲獎作品接近1800件,展現了其在文藝精品創作方面的雄厚實力和源源活力。目前羅湖區文聯有11個協會,其中國家級會員達234名。這些優秀的團體和個人,為羅湖區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中國舞蹈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舞蹈展”將分別于11月27日和11月30日在香港和澳門盛大上演,為觀眾帶來共計21個精彩紛呈的環境舞蹈作品。
深圳特區報記者:鄭銘 張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