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畫院
時間:2025-03-19
3月10日下午,“金湖一街36號·文藝講座”第17期在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會議室舉行,創作中心(深圳畫院)策劃推廣部主任、青年藝術家任四四以“水墨的呼吸”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對水墨畫的理解和創作體會。
任四四主講
講座開始,任老師首先分享了自己12件作品的創作意圖和思考,并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和觀察中,闡述了作品創作背后的動機。比如他在創作《無象》《都市萬花筒》水墨作品時,對像素馬賽克的理解和屏幕的影響,使得作品中存在歧義,如重疊的圖像和屏幕的誤讀。另外,他在畫面抽象構成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包括使用方塊墨點和圓點進行疊加。他在創作深圳題材的作品過程中,逐漸探索了新的創作形式。此外,他強調了語言的重要性,強調了筆墨的獨特性與文化土壤的關系,并探討了都市文化空間生成新的語言的可能性。
戴耘主持
在第二部分分享中,任老師從水墨的材料性、水墨的品質、筆墨觀、水墨的書寫性與時間性五個方面進行展開,探討了水墨材料特性,宣紙的滲透性與毛筆彈性對筆墨表現的關鍵作用;強調傳統書畫修煉對作品品質的塑造,指出水墨訓練在快節奏時代對心性修養的特殊價值;深入解析水墨書寫性特質,認為其線條書寫、時空疊加與西方現當代藝術存在的相通性。任四四提出"水墨的呼吸"的觀點,通過宣紙與筆墨的互動形成獨特的呼吸韻律,將水墨視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載體。
講座現場
任四四總結,水墨畫是由微小的生命意象生成的有機生命體,是一門活在當下的藝術。講座同步呈現了其對不同題材的創新探索,以及在書法、都市、山水創作等領域的實踐思考。
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副主任楊曉洋發言
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副主任楊曉洋表示任四四“水墨呼吸”這個命題蘊含著多層次的哲學意蘊和時代特征,體現了傳統藝術語言在當代語境下的轉化與新生。"呼吸"作為生命存在的原始節律,暗合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的美學基因。作為深圳新一代水墨實踐者,任四四勤于創作,特別是近幾年進修于國家畫院方向工作室,無論從技法和畫面傳達出的藝術主張都有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識別性較強個人的語言。
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副主任郝強發言
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副主任郝強表示任老師此次講座以水墨的形式來解讀他對藝術的認知,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一種借鑒和啟發。水墨是中國畫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我們藝術家在創作當中運用的我們本土語言,我們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對社會、對人文、對我們生存的環境的一種表達。所以我覺得水墨的實驗研究應更多的運用于我們的藝術創作中。
講座現場
部分出席嘉賓發言
此外,主持人戴耘,古秀玲、郭延容、賀海峰、李炯、侯巖、黃雪瑩、苗瀚文、林淼等與會嘉賓也圍繞任四四的藝術作品進行了深入的解析。
嘉賓合影
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主任吳君,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副主任楊曉洋、郝強,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美術創作部主任方曉龍,在職創作人員、理論研究人員以及本市的藝術從業者、藝術愛好者近五十人出席了活動現場。活動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公共藝術部主任戴耘主持。
云從海上來2401 180×97cm 紙本水墨 2024
聽海2403 180×97cm×3 紙本水墨 2024
行走的都市 180×97cm 紙本水墨 2022
平行空間 180×97cm 紙本水墨 2022
喬治的玩具 68×68cm 紙本水墨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