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時間:2025-05-29
5月28日,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指導、深圳市舞蹈家協會主辦的第七屆深圳舞蹈英才計劃成果展演在深圳保利劇院舉行,11組舞蹈作品耗時1年原創打磨,完成首次集中亮相,現場觀眾頻頻喝彩。
作為深圳舞蹈月的重要版塊,深圳舞蹈英才計劃(以下簡稱“英才計劃”)旨在培養扶持本地青年舞蹈編導,于每年8月啟動,次年展演,形成了“選拔-孵化-展演”的閉環生態。
舞蹈語匯中的“城市氣質”
十二名舞者如黑馬般奔涌向前,雙人舞者影子反復交織對抗、重疊妥協,獨舞者在記憶迷宮中孤獨游走……展演現場,11組原創作品先后亮相。“本屆作品在創意上超越常規,在形式上突破限制。”英才計劃藝術總監高成明如是評價,本屆展演作品突破傳統地域舞風限制,作品風格強調“當代性”與深圳獨有的“城市氣質”——守正創新、不拘一格,也展現深圳青年編導思想活躍、觀念超前的共性,作品既在題材上直面阿爾茨海默癥、信息時代困境等社會議題,也在形式上打破傳統舞種壁壘,以舞蹈語匯傳遞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其中三部作品尤為引人注目。
作品《驪沙溯影》是本屆展演演員人數最多的項目。該作品的編導梁永利作為深圳市寶安區街舞協會會長,深耕街舞行業超20年。去年6月,梁永利首次召集Breaking、Urban、Jazz等12名多舞種演員,嘗試將街舞的爆發力與當代舞的敘事性結合,同年8月以入選英才計劃為契機,在專家導師的指導下加速作品孵化。他坦言,英才計劃的包容性與專業指導為跨界融合提供支撐,助力團隊打造出“先鋒新視覺”的藝術表達。
作品《困在時間里的人》于今年5月初入圍首爾國際舞蹈比賽,是英才計劃推動深圳原創作品走向國際舞臺的生動樣本。該作品編導曾柏盛是深圳歌劇舞劇院獨舞演員,也是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螳螂拳掌門。作品創作靈感來源于其爺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真實經歷,通過時間倒流、記憶蒙太奇等手法,以獨舞形式呈現個體在時間裂隙中的困局。他表示,專家導師對其動作邏輯與情緒層次提出具體建議,助力其完成從演員到編導的思維轉型。
作品《如你如我》通過肢體對抗與拉扯表現“命運如繩般糾纏”的開放性命題。該作品編導黃斯駿是深圳當代舞團編導、舞者。他表示,英才計劃推動深圳本土青年編導以“高要求、高水準”嚴苛打磨作品,導師專業細致的反饋與行業影響力對其創作方向啟發顯著。扎根深圳第5個年頭,他感覺舞蹈創作人才涌入深圳的趨勢明顯,也親眼見證深圳歌劇院建設、詠春舞劇的火爆出圈,感受到深圳文藝事業的飛速發展。他呼吁英才計劃應持續舉辦,通過量變積累推動作品質變,為城市注入藝術活力。
大灣區舞蹈人才“孵化器”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不僅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世界奇跡”,也培育出繁花碩果的“文藝之林”。英才計劃正是其中茁壯成長的一叢新竹,該計劃作為綜合性、多元化的舞蹈人才孵化器,是深圳市舞蹈家協會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更是深圳以文化新質生產力驅動灣區文化共同體建設的生動注腳。
8年間,英才計劃累計托舉44位青年編導,匯聚42位頂尖導師,推出65部具有“深圳氣質”的原創作品,斬獲國家級獎項11項、省級獎項48項,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舞蹈人才的“孵化器”。
“這項碩果的背后是深圳文化建設的高瞻遠矚,是全國舞蹈家的傾力托舉,更是深圳舞蹈人的守正創新。”深圳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林樹森表示。
隨著本屆展演落下帷幕,舞臺余韻猶在,深圳舞蹈的先鋒脈搏開啟新的律動——第八屆深圳舞蹈月將拉開帷幕。深圳舞蹈月由深圳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舞蹈家協會承辦,是本土重要的文化盛事,致力于搭建一個開放的舞臺,匯聚國內外優秀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