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
時間:2018-07-07
生命從降臨的一刻,就不停步地生長,或經歷平坦,或經歷崎嶇。在獨舞《長》的表演中,觀眾一邊沉醉于舞者的動作、情緒,一邊感受著成長的未知和無限可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朝生暮死的蜉蝣,美麗卻短暫。以《詩經 曹風 蜉蝣》為靈感的三人舞《蜉生》,帶領觀眾思索生命的本質。
以培養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創舞蹈精品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在第二屆深圳舞蹈月迎來首次成果展演。7月11日晚,15位學員為觀眾奉獻了8部完全原創的舞蹈作品。本場展演也是第二屆深圳舞蹈月最先亮相給觀眾的節目。
創意是本次“深圳舞蹈英才計劃”成果展演的最大亮點,所有作品均來自學員原創,他們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融進作品,以創造性的編排和動作呈現。8部作品以現代舞為主,涵蓋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豐富的表演形式,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在都市的生活狀態,彰顯出獨特的深圳城市韻味。除了作品的創意,本次展演的舞臺和現場設置也別出心裁,隨風飄逸的紗幕,將舞臺裝點得輕盈朦朧,營造出夢幻意境。
8部展演作品不僅全部由學員自主完成節目編導,更有不少學員親自參與表演。獨舞《長》由學員曹乾堯自編自演,表達了成長的未知和無限可能。學員呂程亮創作和表演的獨舞《翊》則演繹出將飛翼伏的內斂張力。兩位學員還共同創作并表演雙人舞《你來我的夢里走一遭》,帶觀眾進入夢境,這夢既清晰又模糊。
王昭、劉誠磊、王丹鳳、賴薇伊創作的三人舞《蜉生》,靈感來源于《詩經 曹風 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朝生暮死的蜉蝣,美麗卻短暫,讓觀眾從中思索生命的本真。樊興華創作的群舞《虹》同樣提出對生命的思考,雨后的天空映著彩虹,經歷風雨的生命終能看見希望。劉宇飛、胡剛創作的群舞《幻》,則將觀眾引入幻想和現實的切換中,眼前的你我,哪一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向鋒、金迪、謝錦屏、劉一創作的群舞《暖》則是完全不同的情緒表達,向陽生長的桃花,迸發出春意里最盎然的生機,帶觀眾感受生命力量的新鮮涌動。
舞蹈英才計劃的作品從初創到正式展演,歷時數月,籌備過程非常艱辛。學員當中有事業單位人員、中小學舞蹈教員、社會舞蹈工作人員……都是經過選拔的深圳本地優秀舞蹈人才。舞蹈的創作、編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員們都有繁忙的本職工作,湊齊時間就是首先要面臨的挑戰。有不少學員還參與多個作品的創作和表演。他們以對舞蹈的執念,反復打磨每一部作品、不斷編排每一個舞段、精雕細琢每一個肢體動作,最終將精彩而深刻的演出呈現給觀眾。
“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由深圳市舞蹈家協會發起,在2017年第一屆深圳舞蹈月啟動,培養對象均來自深圳本地舞蹈藝術工作者。項目特邀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導高成明作為藝術顧問,并邀請眾多舞蹈業界大咖為學員培訓和授課,包括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舞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肖向榮,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教授、舞蹈學博士許銳 ,國家一級編導、中國文聯文藝研究院特聘導師王舸,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北京舞蹈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韓春啟,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田露等。前期培訓內容涵蓋舞蹈編導課、即興課、舞蹈賞析課程,以及舞蹈音樂、舞蹈服裝、燈光設計、化妝及造型等方面的名家講座。
“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旨在培養扶持本地青年舞蹈編導,提高深圳原創舞蹈作品的藝術水平,尤其是在深圳長期以來缺乏優秀舞蹈院團背景下,為舞蹈人才的挖掘和培養開拓渠道。
主辦方希望通過項目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建立舞蹈藝術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為優秀人才提供更多發揮展示的機會,不斷打造出更多深圳本土原創的舞蹈精品。同時,未來也將探索與周邊城市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加深與港澳舞蹈的交流,進一步提升深圳本土優秀舞蹈人才。【記者】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