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4-01-26
與深圳共生共長的女作家燕子
雷 達
多年前,燕子曾以她的“新都市系列”作品給深圳文壇帶來了驚喜,其作品題材和樣式繁多,包括小說,紀實體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通訊等等,以強烈的時代感悟和都市風情的多姿多彩而讓讀者眼前一亮;現在,燕子的創作力不減,又捧出了“紅塵有道系列”作品多部,仍包含多種題材樣式,其中以長篇報告文學《市委書記》和《盛世驚瀾》最為突出:一寫一位難得的好官,一寫非典時期無數的感人事跡。就反映現實的敏銳和進入生活的深度而言,燕子的創作有了明顯的提升。作者在決定寫《市委書記》中的李統書其人時,是經過一番詳細的民間訪問、深入了解和深思熟慮的,燕子意識到,在官場小說套路相對固定的情勢下,書寫一個真實的官員,意義非凡。于是,她采取實事求是的寫作姿態,使作品樸實感人,發行量達2萬冊。
在我看來,燕子是一位創造力非常旺盛的作家,在她身上具有深圳特區特有的那種開放與瀟灑,敏銳與活力。她的創作道路幾乎是與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共生共長,深圳不但給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同時也給她提供了心靈體驗的廣大空間和思考人生的多種契機。她的作品是充滿了時代動感和當下感悟的,這來源于她貼近現實的寫作作風和敏感多思的氣質。她多年前說過,“歷史進入了多層次的裂變,多色彩的變幻,快節奏的行動的時期,從壓抑的文明到開放的文明,每一種觀念隨時都可能被另一種觀念替換,一切的一切都在發生奇異的驟變,這就構成了中國社會門戶洞開后的熱鬧景象”。深圳尤其如此。所以,這段話也可以看作燕子當時的作品的總的內容,總的題旨,總的精神,那就是寫出都市風情的多彩和人心的裂變,在描寫都市的五光十色的欲望化現象的同時,表達一個現代女性的種種心靈化的感悟。然而現在,我覺得燕子的腳步更踏實了,雖然她的作品向紀實和報告文學傾向了許多,雖然她作品的虛構性減弱了,但現實感更強了,她的靈感大多來源于火熱的生活本身。
燕子經常表現出來的是:記者和作家的雙重角色,文人和女人的雙重身份,她的作品因之也呈現出紀實與虛構的雙重文體。近10年來,她寫了相當多的紀實文學,報告文學,大特寫,大通訊,這時她更多發揮記者的眼光和功能,迅速抓住事物的表象,讓正在涌動的事實說話,充分保留生活本身的豐富性和龐雜性。她同時寫了相當數量的小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構能力和敘述能力,運用情節和細節刻劃人物的能力,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時她表現的主要是作為小說家的本領和手段。作為創作主體,或轉化為作品中的敘述人,是富于新鮮的時代感、特區氣息和特區的生活節奏感的。這位敘述者面對都市欲望,人際糾紛,商海風云,情海波瀾,顯得那么多愁善感,多情,多思,袒露,俏皮,心念百轉,給作品帶來一種新鮮感。
燕子新近出版的《紅塵有道》系列,再一次表現出她的這種特色。這一系列涉及官場、“非典”等重大事件、醫患關系、地鐵建設、還有情場等等,題材各異,但燕子卻把握自如。我認為,燕子是一個具有責任擔當的作家,在非典時期冒險深入非典病人集中的醫院,第一時間寫出真相;在《市委書記》一書中,寫出了主人公李統書在官場中的一種踏實走法,驅除官場的妖魔化。當下的許多文學作品,缺少肯定和弘揚正面精神價值的能力,而這恰恰應該是一個民族文學精神能力的支柱性需求。一個民族的文學倘若沒有自己正面的精神價值作為基礎,作為理想,作為照徹寒夜的火光,它的作品的人文精神的內涵,它的思想藝術的境界,就要大打折扣。作家作為知識分子的重要構成,不僅要書寫自己的個體情感,更要善養浩然正氣。為天地正心,為生民立命,就要以人類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價值來引領人類昂揚向上。燕子也是一個對社會、對人民的生活有深度關懷的作家。無論是《正心厚術》、《仁者之花》、《地底誘惑》,寫的都是鮮活的、真實的人,以開闊的胸懷和深刻而細致的人性體驗來塑造時代的人民形象。她的作品總稱紅塵有道系列,是有道理的,因為它們直面滾滾紅塵,貼近日常生活。
在燕子的作品中,具有很寶貴的原創力和現實感。在全球化、高科技化、網絡化、城市化的語境下,當今人們的精神結構、生活方式、道德倫理、思想情感皆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之相較,文學卻表現得很不充分。我們對某些領域的創作也許比較成熟,例如處理鄉土經驗,但是對大量新的生活場域,新的行業和新的人物,創作可說是落后于生活的,某些作品顯現出一種貧困,思想上的貧困,精神資源上的貧困,語言的貧困,以至陷入自我重復,互相重復的怪圈。燕子的作品,每個描寫對象都是獨特的。好的作家,就是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燕子各種樣式的東西都寫,似乎有失龐雜,質量也存在不平衡。就藝術上說,我更看重她的小說創作,我以為頗富才情。在今后的創作中,當更加沉下去,集中力量,多打磨一些深刻雋永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