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0-12-14
12月12日下午,吳君作品研討會在深圳市文聯九樓會議室舉行,研討會由《中國作家》雜志社、廣東省作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花城出版社聯合主辦,市作協和市文聯文藝創作室共同承辦。來自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吳君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研討。
深圳的文學與城市共同成長,互動共生,成為了新時代中國文學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深圳本土作家吳君創作出一系列反映時代生活的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幾乎涉及到了深圳的每次重大社會變遷,對于當下的文學創作如何反映現實、如何表現時代有著樣本性的意義。
吳君,中國作協會員,現為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東省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深圳市小說委員會主任,深圳市文聯副秘書長、文藝創作室主任。多部小說發表于《人民文學》《十月》《當代》《中國作家》等雜志,作品多次入選《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選本及排行榜,出版專著10部,近300萬字。主要作品有《我們不是一個人類》《親愛的深圳》《皇后大道》《萬福》及影視和舞臺作品,有作品譯成英、俄、阿、蒙等語言。曾獲中國小說雙年獎、百花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70年70部·優秀有聲閱讀文學作品等。被改編的電影《非同小可》入圍24屆金雞獎并獲優秀新片獎,入圍第六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紅楓葉獎。
研討會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會上,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邱華棟表示,吳君的作品在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特點,早期作品呈現出對回憶的刻畫。此后,她的創作逐漸呈現出中“他鄉是故鄉”的感覺,開始了對深圳的城市挖掘。
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萬福》的策劃與責任編輯張懿表示,吳君新作《萬福》中的寫作角度,已經從一名深圳的外來者、觀察者轉換為親歷者和書寫者,其創作也從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漸入佳境。
原作家出版社總編輯、著名評論家張陵認為,吳君始終在“感悟深圳、描寫深圳”,并表示吳君從容地與深圳一同成長起來,其作品中有著豐富的深圳細節。“一個作家對細節的還原是非常寶貴的,沒有細節的深圳,就不會有鄉愁。”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賀仲明認為,在吳君的作品中,無論是從外地來深的打工者,還是深港兩地的往來,她都將視野聚焦于人,“她的故事是生活化的,沒有特別激烈的矛盾,但是她能夠把生活細節與地域性結合起來,呈現出較深的人文關懷。”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青年評論家叢治辰認為,吳君寫出了豐富多元的深圳,“吳君的作品之所以好看,源于她懂得關心外在和內在。”青年評論家唐詩人則進一步表示,吳君側重寫生活、講故事,于文本中展現出讀者未曾想到的、層次更豐富的另一面。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