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0-12-30
12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文聯、深圳商報主辦,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承辦的深圳灣文化評論征文大賽暨首屆深圳文藝評論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商報大廈舉行。近40位深圳文藝界人士和獲獎者暢聚一堂,共同見證今年深圳文藝評論界的盛事。
頒獎典禮上,深圳商報黨委委員、編委徐漢坤致歡迎辭。他表示,文藝事業的前進從來都離不開文藝評論的巨大推動。而深圳商報歷來非常關注和重視文藝報道。文化與財經、科技構成深圳商報的三大定位?!皡⑴c主辦首屆深圳文藝評論大賽,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擔當。我們欣喜看到,本次大賽為深圳文藝評論工作者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發現、培養和鼓勵了一批優秀文藝評論工作者,我們更期冀以此激勵大家未來繼續探索和創新文藝評論新思路,引領深圳文藝事業攀登更高的審美臺階。”徐漢坤說,深圳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需要文藝評論,文藝評論的繁榮發展需要高質量、高水準的文藝評論作品。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深圳商報也將不斷聚焦深圳文藝領域重要現象和事件,支持深圳本土文藝評論家發聲,為推動深圳文藝評論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在致辭中分享了他對文藝評論的看法。在他看來,判斷、規范、促進、引領,是掌握文藝評論的幾個關鍵詞?!霸u論家首先要對作品的好壞作出判斷,這是文藝評論最核心的功能。在作出判斷的時候,既要看到其好處,又要指出其瑕疵?!蓖鯂捅硎?,引導是文藝評論的首要功能,評論家應該像史學家那樣秉筆直書,特別要對初學者在寫作中存在的規范化問題提出建議,譬如遇到哪種問題要怎么寫,用哪種方式來寫,等等。他認為,文章不宜太長,很多千古流傳至今的經典文章通常都是短而精的。他自己尤其欣賞篇幅短小精悍、觀點新穎犀利、語言生動流暢的文藝評論作品。除了引導,文藝評論的另一功能是促進,評論家發現問題,提出意見,有助于寫作者提高學習水平。此外,文藝評論還要引領社會價值判斷。文藝評論不僅面對寫作者,也面對讀者。所以,文藝評論要堅持正確的導向,要倡導客觀公正的態度。他借用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寄望文藝評論大賽要堅持辦下去,要一如既往地堅持、開拓創新地堅持、生機勃勃地堅持,在堅持的基礎上要有突破,為深圳文藝評論事業添磚加瓦。
首屆深圳文藝評論大賽,自2019年10月啟動,至2019年12月30日征稿截止,共收到參賽作品593篇,經審核,符合參賽資格的作品459篇。7月31日,初評委完成初評,選出49篇作品提交終評。8月1日至8月15日,評獎辦公室聘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北京市評協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孟繁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南方文壇》主編、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燕玲,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暨美學與文藝批評研究院院長、深圳市評協主席高建平,廣東省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評協副主席于愛成等組成終評委,對入選作品進行精細研究,獨立審讀,實行候選作品匿名、終評委名單公開、評委會評語公開的制度,產生首屆深圳文藝評論大賽獲獎作品。劉洪霞《鄧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歷史敘事》獲一等獎;黃娟《市場語境下的深圳戲劇發展探析》、梁衛平《現代詩歌意象的走向與回歸》等5篇作品獲二等獎。林坤城《技術?藝術?產業:新時代雜技發展模式探析——以深圳雜技為例》、廖令鵬《當代城市文學一種改良》等10篇作品獲三等獎。笑笑書生(李瑄)《無限的文學》、溫秋圓《嬗變周而復始》等16部作品獲優秀獎。
當天,王國猛、徐漢坤與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樽、汪洋、劉上江、安裴智,以及深圳市文聯創研部副主任謝鍶一起為獲獎者頒獎。
作為獲獎代表,劉洪霞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她說:“三流的作品也可以寫出一流的評論,而一流的作品未必能寫出一流的評論。因此我鐘情本雅明的話如同鐘情我熱愛的文藝評論的事業,‘如果想在評論領域里建立一種尊嚴,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把評論重新建設成一種文體’。”劉洪霞表示,深圳文藝評論大賽的舉辦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藝評論的寫作中來,為深圳文學以及中國文學的發展而助力。
獲獎結果
一等獎
劉洪霞:鄧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的歷史敘事
二等獎
黃 娟:市場語境下的深圳戲劇發展探析
袁 杭:“看客”的時代并沒有過去梁衛平:現代詩歌意象的走向與回歸
覃婷婷:那些被嘲諷的監控者
歐陽德彬:真實的城市,想象的生活
三等獎
林坤城:技術?藝術?產業:新時代雜技發展模式探析——以深圳雜技為例
陳勁松:南翔小說的敘事策略及其審美品性
劉 妍:粵味網絡文學二十載圖鑒
謝端平:草根文學評論的困境與突破
廖令鵬:當代城市文學一種改良
李立超:談《花季?雨季》的深圳敘事與時代意識
張亞麗:深圳詩壇:探尋城市詩歌的密碼
唐小林:余華何以要對批評家翻“白眼”?
凌春杰:現實主義文學的新實踐
曾瑜婷 曾瑜媛:黃碧云《其后》與汪曾祺作品哲學論調比較研究
優秀獎
笑笑書生(李瑄):無限的文學
楊國慶:展現新市民追求與奮斗的繽紛畫卷
金 敦:《遠大前程》折射深圳文學的現狀與未來
朱蔓青:心靈的原色王雨晴:傷春悲秋與感物美學
溫秋圓:嬗變周而復始
甘利英:其實,是因為男人
張 旭:詩歌的時代精神
朱建業:一條曲徑通幽的靈魂之路
郝 周:讀下去,并且要運用——經典作品《活下去,并且要記住》對兒童文學創作啟示
林麗梅:《生死場》的敘述結構與敘述話語分析
袁甲清:深圳燈光秀的美學解讀
路 堯:虛構與虛構之外
畢元玉:從影響研究接受者角度淺論中國話劇的生成與發展
馮永杰:新詩與政治:一個應坦然面對的話題
王鉆清:淺議漢語新詩現代性之路(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