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1-07-26
7月25日,“在生活的碎片里拾掇稀薄的星光——《無盡的遠方》新書發布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成功舉辦。青年作家時瀟含表示,我盡我所能沉入到別人的文化中去,毫無芥蒂地來看他們的文化、生活、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寫出來的不僅是我去了很多國家和城市,不僅是我游覽了什么地方,看了多數人去過的名勝古跡,這雖然也會對我有所啟發,但是并不能幫助我寫作不一樣的文字,真正不一樣的感受還要去生活中尋找。希望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里收獲到一些什么,就算收獲不到什么,希望你們讀這本書的時候起碼能會心一笑,覺得是有趣的,對于我來說也足夠了。
如何融入當地的文化 讀懂那些短暫而真實的快樂
據悉,《無盡的遠方》是一部散文集,記錄了作者時瀟含在法國一年的求學生活,包括她如何在歐洲游歷,如何融入當地的文化,如何發現和享受美食等。在記述的過程中她以異鄉人的角度去理解、適應、融入法國小城的生活,也學會了如何與自我相處。從這本書里我們能跟隨作者去到遠方,也跟隨作者思念背后堅實的故鄉。本書還記錄了很多細節,如朋友間有趣的聚會和調侃,旅途中美妙的遇見和猝不及防的狼狽時刻,一群人節日的狂歡和一個人獨處的孤獨,這一切的一切,在每一個讀者翻開書的時刻,彼此之間都將產生無盡的聯系。
這本書的書名由“人民藝術家”王蒙題寫,汪朗則為本書寫了一篇極為有趣的序言,他在文中把時瀟含歸于樂天派,讀懂了她那些短暫而真實的快樂,他寫道:“時瀟含寫吃喝,寫游記,讀起來都很有趣。但是在輕松靈動的文字下面,也能體味到她對一些復雜問題的感觸,比如人性的善惡,比如中外文化心理的差異,她將這類感觸融入自己的經歷之中,不加評論,不做褒貶,只是引發人們的思考。”
《無盡的遠方》是青年作家時瀟含第三部作品,也是她在深圳書城中心城的第三場新書發布會,她的前兩本書《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有所念食,隔在遠遠鄉》也是在這里首發,從深圳走向全國。可以說,深圳書城見證了這個與深圳讀書月同齡的青年作家的成長,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出席發布會并致辭道:“我在時瀟含身上看到了深圳,看到了深二代,看到了一個城市和一個國家可能抵達的地方。人生有很多大道理,人生有很大的天空,人生有很大的志向,但是落實下來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每一頓普普通通的飯菜。生活不需要太大,只要讓我們安心,讓我們有片刻的從容。每個人對遠方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們永遠希望有這個遠方,有了遠方以后,眼前的一切才不會變得太畏縮。我希望有更多像時瀟含一樣的同學,熱愛遠方,熱愛生活,并且把他們變成我們喜愛的文字。”
三個“一”構成了“無盡的遠方”
時瀟含是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在創作的道路上一直得到深圳市文聯、深圳市作協的支持,作為新一代深圳青年作家的代表之一,時瀟含的作品也體現了深圳市文聯在青少年閱讀和寫作方面的培育成果。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在發布會上表示:“時瀟含是一個在深圳成長起來的年輕作家,這本書從她個人的角度去看待國外的生活,國外的文化,看待很多城市的風物人情等。獨特的視角在讀者心里面更容易引起共情和共感。深圳正在崛起和發展的寫作現象,類似于時瀟含這樣的寫作還有很多,例如類型文學,比如科幻文學、環境保護文學、動物文學等,這種現象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我想,接下來深圳的文學環境會更多地給予正在成長的作者以空間和土壤,用來創作符合今天和未來青年讀者所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我祝愿時瀟含繼續寫出更好的作品,也期待我們這個城市誕生更多像瀟含一樣的,符合我們這個時代潮流的年輕作者,寫出更豐富的作品來回報這個城市,回報這個時代。”
此次發布會也邀請了著名作家、評論家王干,著名作家南翔,特級名師胡立根與時瀟含進行對談。三位專家時隔一年再次參加時瀟含的發布會,對她創作上的進步、作品中重要的“吃食”元素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跟讀者分享了自己的“遠與近”、故鄉和遠方。
王干表示:“時瀟含有一雙銳利的眼睛,能看到生活中被我們經常忽略的一些細節;她也有一個好的舌頭,在她的上一本書《我有所念食,隔在遠遠鄉》中已經體會到她的美食、美文,她的舌頭是那么年輕,但是她舌頭的感受力卻異常豐富;她還有一支好筆,能寫出超越年齡的成熟的文字。這三個‘一’就構成了‘無盡的遠方’。所謂詩與遠方,都是對于家園的認同和尋找。所以時瀟含的三本書的寫作,無論關于美食,還是關于城市,都是她對精神家園的一種尋找,她通過她的文字,建立起一個美食的家鄉來。這本書給了我對家鄉,對遠方,對詩歌,對歲月,對生命,對未來特別的思考。”
南翔認為《無盡的遠方》是一本有趣、有文化、有文采的書。一篇好的散文隨筆,行走與觀察之際,需要信息,需要鋪陳,需要紀實,也需要適當的自嘲,這樣才顯露出作者的自信、自洽與寬厚,時瀟含可以說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在對談中提到:“瀟含是一位具有寫作經驗、寫作思想以及寫作美學的作者。她明白,機智而靈動的語言,既是作品的衣裳,又是作品的血肉。她文中提到的‘加萊的海大概是法國北部最干凈的。最先看到的是一片藍色的天空,就是丹麥舍友望向我的藍色瞳孔里的那種天空。連云都是薄紗狀的,薄而均勻地涂在天空中,海的顏色深邃,就如同一雙帶著酒氣的眸子’,這既是加萊的海與云,也是瀟含眼里的海與云,不與人同。”
平凡的視角 從平凡中發現美,從平凡中挖掘美
胡立根表示:“這本書是從平常的生活中進行發現,獲得一種非平常的感悟,用平凡的視角向大家展現法國平凡的生活,以啟發讀者不平凡的共鳴。這本書已經有一點非虛構小說的味道了,與她的前兩本書相比更生活化了。上一次我評價她的書用了‘味’‘靜’‘野’三個字,這次我想修正一下,把‘野’改為‘真’。‘野’是表象,實際上核心還是‘真’,從她率性、自由、瀟灑的文字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直率的女孩,甚至有一點小任性。把平凡的生活之美寫出來非常不容易,寫出生活之美也就寫出了文學之味。從平凡中發現美,從平凡中挖掘美,從平凡中創造美,這是文學最美之所在。這可能也是時瀟含這本書和前面兩本書最大的區別。”
作為《無盡的遠方》的作者,時瀟含與讀者分享道:“大家可以看到我上一本書《我有所念食,隔在遠遠鄉》是關于遠方的,這一本書又是關于遠方的,而且它們又都和食物有很多的關系。但是在《無盡的遠方》里,這些食物成為了具有更多深意的寄托。我書中寫的東西會讓人覺得和法國的浪漫、高級、文藝并不是那么掛鉤,而是最真實的,和我們生活相關的東西。我特別喜歡汪朗先生幫我寫的序,他是一個很有趣的老爺子,他說時瀟含到了法國,去了一個挺好的政治學院,但是在這一年里她學了什么,收獲了什么知識,一概沒有提,提到的都是吃吃玩玩不務正業的東西。”
就像汪朗在序言中寫到的那樣,“這本書的內容未必很勵志,但是足夠有趣。時瀟含是帶著快樂的心情訴說這些經歷的,相信讀者也會感受到這種快樂。”
(轉自中國科技網)
(聲明: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
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官網:http://www.1111567.com
郵箱:swlcyb@shenzhe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