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1-07-07
近日,深圳舞蹈界捷報頻傳:第十二屆“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6部獲獎作品中,當代舞《烈火中永生》,現代舞《肖像》《等》均出自深圳,占獲獎作品數量的一半之多。
第十二屆“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評獎活動首次落地深圳,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舞蹈家協會承辦。
深圳市文聯副主席張晉文表示,近年來,在深圳市委宣傳部的正確領導下,深圳市文聯主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深圳市舞協連續舉辦三屆“深圳舞蹈英才計劃”既是團結帶領廣大舞蹈工作者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具體舉措,又為推動舞蹈藝術發展、出作品、出人才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幾年對有潛質的青年編導和表演人才的扶持,培養了一批新人,創作了一批優秀舞蹈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記者專訪了三個獲獎作品的主創人員,以他們的角度,帶我們進入作品的更深處,領略深圳原創舞蹈的魅力。
1、當代舞《烈火中永生》: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深圳歌劇舞劇院和龍華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與深圳市文化館共同打造的當代舞作品。
《烈火中永生》
南方+:這一次的舞臺有沒有一些特別設計或者亮點?
編導王舸: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作品,最忌以蒼白描述讓真實的人與事被虛構架空。要表達出這一代人在悲慘的絕境中,對生的希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和兩位編導從作品的結構上下功夫。在編舞理念、空間和地面動作的設計上有了新的創造性。
主舞張婭姝:我覺得作品最大的亮點是用舞蹈的方式詩意化地展現革命精神。通常當代現實題材的作品會具象地講故事,但是我們這次在編排方面,給每個人物都賦予了象征,每個人都一種精神的代表。
《烈火中永生》
南方+:去符號化的藝術表達,飽滿的作品構架,年輕而精準的演繹,讓《烈火中永生》在全國同行面前進行了一次充滿精氣神的亮相。你感覺這次和你之前演繹劇目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主舞張婭姝:《烈火中永生》講的是渣滓洞的故事,講述了小蘿卜頭、華子良等他們那一輩非常典型的一些人物故事。首先我覺得演繹這樣的革命題材,在內心對這個題材、人物是抱有敬仰的。我們在演繹它的時候,不是隨便輕易拿來,一定要去了解這些先輩發生的故事。
我們了解那個年代革命先輩們所經歷的這些故事,才能夠去演繹好這個作品。而且作為后輩,這已經不僅僅是在跳一支舞,而是一種精神傳承,通過舞蹈讓我們這一代人甚至更年輕的人了解歷史,然后傳播它,把精神延續下去。
南方+:作為深圳歌劇舞劇院的首席演員,您覺得深圳國有院團培養演員的方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和這個城市的氣質有什么契合的地方?
主舞張婭姝: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格,深圳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推廣,都跟其他城市不太一樣,有一些它的優勢。尤其藝術舞蹈創作這些方面,在這里可以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比如可能內地一些歌舞劇院沒辦法嘗試的題材,或者一些培養方式,但是深圳有在嘗試。
我們一直說深圳是現代國際化視野,我們就知道我們追求的藝術風格也是前沿的,是具有時代性的,具有當下城市氣質的。我覺得這是我們在深圳做作品和未來發展的一個目標。比如說像這里有大灣區藝術節,它是一個開放性的窗口,更具有包容性,在其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大灣區發揮的優勢作用,讓藝術的平臺更大了。
2、現代舞《肖像》:吸取舞蹈界的新興力量,邀請青年舞蹈家、《舞蹈風暴》人氣選手大朱(朱鳳偉)為劇院打造的現代舞作品。這種外來與本院人才強強聯手的協作方式,加速和推動劇院藝術創作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肖像》
南方+:希望通過《肖像》向外傳達什么?作品的打磨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編舞、主演呂程亮:我們的創作是從2020年4月底開始的,靈感來自于生活本身,在這之上我們希望用我們現在所嘗試的新的肢體表達方式來傳遞我們對生活和生命的看法和感受。后來發現這種厚重的雙人感情,在我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時候是無法駕馭的,因為我們堅持在舞臺上的呈現一定要真實的真誠的,所以我們感受到局限以后,又回到生活本身。
我們看了些相關的電影還有一些展覽,也在這期間參與了一些實驗性的舞蹈劇場演出。在這些參與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這之中我們都非常有感觸的東西,然后通過我們相互的磨合和嘗試來變成我們的作品。
當然這磨合的過程大朱和我都是非常艱難的,因為我們既是編導也是演員,自己深在其中又需要理智地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驗證,但又無法找到第三人能夠理解到我們想要的“不一樣”。
《肖像》
所以在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們兩個在創作的過程中相互“破壞”又相互成長。因為大朱在外是優秀的自由舞者和編導,所以我在邀請他合作的時候也要承擔我們兩個經常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排練,協調時間。在比賽前夕我們還在上海,因為大朱還有工作的原因,每天用晚上7點以后的時間進行修改,經常在半夜體力和精力都透支的情況下還堅持修改到當下最好的版本,也因為我們有不同的工作和各自不斷接觸新的經驗。
創作就是永遠都沒有最合適的版本,在不同的時間點總會因為有新的經驗闖入,會碰撞出更有趣的想法。我們希望通過作品表達的不止是生活形態,而是通過撲捉到的生活狀態本身,用新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來。這種新的表達,就是大家反饋的“冷幽默的”“帶有哲學性的”“大眾可以看得懂的”,用幽默的方式反映出生活的無奈、也體現出平淡生活中的樂趣,感受生命力所能帶給你生活的一種生存態度,這是我們對于生活最真切的感悟。
南方+:是否第一次參賽“荷花獎”,對于“荷花獎”的評委點評、機制等方面有哪些印象深刻之處?
編舞、主演呂程亮:我們是第一次參加荷花獎,參加之前對于我們自己的作品是肯定的,但這樣的想法和新的表達方式存在于荷花獎這樣的重量級賽事上是不確定性的,因為比賽作品一般是很嚴肅的,但我們選擇用冷幽默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于生活和生命的一種感觸和表達其實是在搏。
對于評審專家們的喜愛,我們既覺得意外也覺得很值得,因為我們用真誠的態度得到了大家的感知和認同。甚至在我們的作品表達之上通過專家評審的點評,反而因為他們更深的看見也讓我們學習了更多我們所沒有看見的,上升到哲理層面的角度。這也是我們在這個荷花獎的平臺上展現和交流的過程中,反而學習了更多更開闊的角度。比如蘇時進老師在第二現場的點評中說到的榮格哲學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這樣獨特的哲學角度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也因此反被我們的作品潛在的能量教育了。
3、《等》:深圳市舞蹈家協會選送的《等》由青年舞蹈家華宵一演繹。
《等》
南方+:《等》的創作起因(靈感)是什么?
編導、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嘉:《等》的創作起因就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當我看到電視上的一些畫面,特別是有一個畫面是一對戀人隔著玻璃相互親吻,還有一個女人帶著孩子,相隔3米左右看著他的愛人,卻不能有任何接觸。那種震撼,那種心靈的觸動,真的讓人非常難過。
特別醫生護士在前線救人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講,我看到的是他們家人,在家里等待的這個人是最揪心最焦慮最心驚膽戰、寢食難安的,我特別能夠體會這樣的人的心情,特別是失去了家人的心情。
所以這個作品,就是從這兒來的。因為我會想,是什么讓他們可以那么強大堅持走下去?是對他們曾經的過往美好生活的一種懷念和眷戀,還有對他的愛,才能支撐他繼續走好以后的人生,過好后面的生活。我想表現的是即使這個女人經歷了這么大的傷痛,但最終還是選擇堅強。這次疫情我想會有很多這樣的縮影,不只是女人,但我想以女性去表達更容易讓人有共情吧。
《等》
南方+:這個作品希望向外傳達什么?你比較喜歡的部分是什么?
編導、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嘉:這個作品想傳遞的是,不管遇到多大的災難,有愛的支撐,所有的困難都可以戰勝。這個構思其實在整個疫情期間,我們不能出門的那段時間就一直在我心里。
初稿完成了之后沉淀了一段時間,又有了新的感覺,也請過專家找問題,每次排練也都會有些細微的調整。入圍決賽后中國舞協也專門組織了專家對每個作品提意見,綜合了各種意見后再次做了調整,最終的定稿是在比賽前兩周。
這個作品的音樂是我特別喜歡的巴伯的弦樂柔板,非常著名的一個交響樂的作品。而且我覺得是非常非常的契合我這個作品所想表現的那種那個狀態。前面的救護車是增加上去的,光是做前面這20秒的救護車的音效,大概改了20多次,就為了能夠讓這個聲音和演員當時的狀態和動作能夠更吻合更匹配。
南方+:你覺得對于演員來說,這個作品表現的難點是什么?
編導、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嘉:去年上半年這個作品就完成了,分別有張婭姝和華宵一兩位演員跳過這個作品。他們兩個人可以說在國內都是頂級演員,特別感謝他們能來跳這個作品。
為什么一定要找這么好的演員來跳,因為這個作品看起來沒什么動作,但是跳起來真的非常累,如果不是有經驗、有閱歷的演員來跳的話很難表現得這么好。它完全是靠一個非常充足的內心狀態來帶動你的肢體去做動作,而不是由外到內的,他一定是從內到外的。
所以排練一般兩三個小時,真正帶情緒做出來的只能是兩遍。再多的話,演員會非常非常累,不是肢體累是心累。而且如果他的內心狀態不到位的話,他自己跳起來也會覺得很難受,就動作怎么做都不舒服。
最后酒杯相撞的那段,就排了好久,換了很多種方式,不斷嘗試,因為這個酒杯里其實裝的不是酒,而是他們的曾經一起走過的生活。這個演員也不是借酒澆愁,是與往日生活的一個告別。所以就是用這樣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的一種基本上沒什么難度的、不炫技的一種方式,也是我想嘗試的。因為現在的舞蹈演員的肢體太厲害了,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換一種表達呢,重點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南方+:作為舞協編導,在平常的工作中,感覺深圳在演員、編導等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特點?
編導、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嘉:深圳的舞蹈演員、編導其實跟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首先數量上差距很大。但是我們深圳的編導和演員又特別的有熱情并且非常執著。這也跟深圳的這種精神,還有舞蹈界來深圳創業的這些前輩所保持的、傳遞下來的這種精神是息息相關的。而且我覺得深圳是有前瞻性的。
所以我覺得深圳的舞蹈人始終都一直保持著這種精神,包括我們現在做的深圳舞蹈月、深圳舞蹈英才計劃、影像舞蹈作品展等等,這些在國內都是為數不多的,有的也是探索性的,也得到了中國舞協和廣東省舞協的支持和肯定。
(轉自南方+,記者郭悅)
(聲明: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
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官網:http://www.1111567.com
郵箱:swlcyb@shenzhe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