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1-10-26
從“一家大細穿膠花”到霸榜頭名,深圳對外貿易是怎么做起來的?
“螺螄殼里做道場”,縱橫交錯的石屎森林底下,深圳地鐵有著怎樣的激情與速度?
上世紀90年代,深圳與“三無”人員,共同經歷了什么?
在“底層”奮搏的人,如何在城市的狹縫中站穩腳跟并過上“體面的生活”?
“好多好多”的打工妹,是怎么被拐到鄉村賣給男人做老婆的?
識于微時,華為當年的2號3號人物是怎么應對采訪的?
照顧“星星的孩子”的老師,有著怎樣特殊的愛?
1998年中國特大洪災,人民子弟兵是怎么筑起“諾亞方舟”的?
從“一個公園兩只猴”的空茫到旅游城市的繽紛,深圳散發著怎樣的魅力?……
今年9月,燕子報告文學集《深圳我城》由羊城晚報出版社推出,在新華書店、當當網上架。《貿通天下》《地下,又一座城在生長》《懸浮的世界》《妹妹你小心地往前走》《破繭》《不一樣的我們》《鐵血精魂》《魅力深圳》8個篇章,猶如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深圳的多重樣貌。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起航、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的艱難探索,外貿、科技創新、旅游、地鐵等行業的生存發展與蕓蕓眾生的悲欣交集,有宏觀視野,也有微觀細節,有苦痛,亦有希望,多元化、多層次地呈現了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高質素的報告文學,留下了歷史的憑據。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城市藍圖的勾勒,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讀《深圳我城》,可看到深圳的今日并非一蹴而就。城市發展是個螺旋漸進持續不斷的過程,深圳已走過千山萬水,未來,將繼續跋山涉水,走得更穩、更遠、更高。
燕子(本名趙小燕)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深圳青年》《特區文學》《深圳文藝通訊·百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總編輯,深圳市文學學會會長。從1985年起在深圳工作、生活,從事記者、編輯、作家職業近30年,已發表文學作品300多萬字,出版文學著作15本。曾獲全國青年報刊好新聞好作品獎、《當代》文學獎、廣東省新聞出版一等獎、大鵬文藝獎等。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期間,深入一線采寫的報告文學《盛世驚瀾》,是全國最早披露“非典”真相和書寫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長篇文學作品之一,被《中篇小說選刊》迅速轉載,向全國讀者傳遞真實、正面的信息,發揮了文學獨特的作用,因此獲深圳市委市政府通報嘉獎,該作獲深圳期刊獎“綜合文化類”一等獎。
多年的深圳生活體驗與創作實踐,令燕子深深感到,“講好中國故事”,報告文學(或稱紀實文學、非虛構文學)是最貼近現實、最直接反映真實生活、自帶光亮的一種文體。優秀的報告文學應當做到“報告”與“文學”相生相成。在報告文學創作中,燕子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由此產生的強烈的社會感情,嚴格忠于事實,用大量涌動的事實說話,每篇報告文學作品都帶有豐富的信息量,讀者可從中了解所涉領域;同時,堅持文學性與藝術性的書寫,使報告性與文學性趨于有機統一,其小說功力—包括思想情感和文學想象力,得到了相對自由的發揮和舒展。文中有許多栩栩如生、形象、抒情、深刻的細節描寫,對于作者的思想情感、創作個性的表達,對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塑造、形象刻畫、情節發展、現場感營造、氣氛烘托乃至主題深化,都起到了“文學”性的助推和點睛作用,清晰地體現出燕子報告文學創作的真實、生動、溫暖、細膩的寫作風格和文學化、作家化、感性化、女性化的敘事特征。
燕子在深圳市華強北采訪
原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文化學者王京生曾評論:“對于深圳的許多文化現象,可以做出現代的時髦的解讀,但燕子的解讀卻始終強調人類永恒的價值觀念,她的創作始終未偏離主流價值觀念,寫得非常干凈。”
評論家何鎮幫評論:“燕子的作品,充滿‘三情’:都市情懷、敏捷才情、樂觀情懷,還有一種難得的自律,‘言歸于正’。這種‘正’不僅來自社會規范,更重要的是來自作家的人品、人格。”
評論家雷達認為燕子是個具有責任擔當的作家,也是個對社會、對人民的生活有深度關懷的作家。“當下的許多文學作品,缺少肯定和弘揚正面精神價值的能力,而這恰恰應該是一個民族文學精神能力的支柱性需求。”
原廣東省作協主席陳國凱曾在評論文章《南國文壇的燕子》中評價道:“燕子行文的瀟灑與大氣,出我意料。那充滿張力的語言,充滿本土氣息,幽默機俏,有一種綢緞般的光澤。人物的對話簡短冼煉,極富個性。這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天分靈氣,更需要時間的磨練。燕子的作品,好讀,很有審美價值。我很欣賞燕子筆下有一股丈夫氣。她不屬于纖巧型的女作家。從她攻讀歷史專業和行文氣度,可以看出,燕子是把握歷史長卷、審視時代、審讀人生、大筆寫人那種作家,又不乏清風霽月,兒女情長,這是她的優勢。”
據悉,除了報告文學,燕子也創作了中、長篇小說《青春賭注》《太陽雨》《順流逆流》《天大地大》等,多篇作品發表在《當代》《十月》《特區文學》等期刊,擁有一定的讀者群。目前,燕子正在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幾十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為背景,以廣東珠三角—深圳—香港為發生地,以數十位人物命運為脈絡,創作一部具有“粵味”特色的長篇小說,努力創作出描繪近半個世紀改革開放風云的扛鼎之作。
【《深圳我城》內容節選】
我們的時代,概念與宣言橫飛,情緒與標簽飆揚,理想與現實硬撞。
有時,我們反應愚鈍,想破了腦袋仍一臉惛懵,實在不明白世界何以如此?
有時,我們又擁有神奇莫名的觸角與天分,不知不覺已走在潮流形成之先。
我們恍然大悟般感嘆:世界面目原本就是這樣的。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世界—美麗,或丑陋荒誕;應該,或不應該;喜歡,或不喜歡;理解,或心不相通;沉默,或喧囂;奮搏,或龜縮;固守底線,或放飛欲望;驚心動魄,或無動于衷;過得暢快,或過得憋屈……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世界。
撿拾這個時代的雪泥鴻爪,記錄這個世界的悲欣,珍藏社會生活的生動細節,構成歷史記憶的一部分,報告文學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