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19-12-31
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作協指導支持,中國作家雜志社、深圳市文聯、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鄧一光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研討會"在北京中國作協舉行。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中國作家雜志主編程紹武,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等出席會議。胡平、梁鴻鷹、李一鳴、李朝全、隋麗君、孟繁華、賀紹俊、陳曉明、陳福民、張檸、顧建平、張莉、劉大先、岳雯、趙寧、張春曉、劉上江、于愛成、賀江等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2019年,鄧一光準備10年、歷時5載創作的最新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至今半年,該書已在中國文壇制造了一個個話題,也進入多種文學圖書排行榜,顯示了作者的不凡實力和影響。相關評論認為,《人,或所有的士兵》構思宏闊,運筆細微,兼具浩瀚之廣與芥子之微。
閻晶明認為,鄧一光是位文壇"大力士",77萬字的新作在2019年具有壓軸地位與價值。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評協主席孟繁華評價,這是一部非常不一樣的小說,主人公一生的經歷比普通人的三生還要五味雜陳,一言難盡。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沈陽師大特聘教授賀紹俊認為,這部作品的思考可以看作是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思考的延伸。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胡平評價,作品顛覆了長篇小說的傳統結構,其豐富性類似于百科全書,具有全新氣象。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分析說,"能寫‘大書’、敢寫‘大書’的作家是可敬可佩的。"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說,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吸引人,庭審式的結構,真實的歷史與虛構的人物情節交織,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讀來耐人尋味。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張檸表示:"從人道主義出發,小說提出了一個觀點:人類的軟弱和恐懼不應該被輕易抹殺和否定,即便士兵也是如此??謶质侵档帽缓葱l的,正因為有人類原生的恐懼,人才不會淪為野蠻的殺戮機器。"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盛贊作品捍衛了長篇小說的尊嚴,"77萬字也很匹配我們對長篇小說的想象。這部作品對人和戰爭有總體性的思考,作者找到了寫作的暴風眼。"(記者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