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3-12-01
以鏡頭呈現肢體語言魅力,詮釋舞蹈藝術新“鏡界”。11月25日,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主辦,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南山區舞蹈家協會執行的“鏡界”——“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四季)在深圳大學美術館開幕,作品展為期三天,為市民呈現一場影像舞蹈大賞。
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共分3個篇章。第一篇章“人與人們”展出《尋》《相生》《破繭》《紙上乾坤》4部作品;第二篇章“人與自然”分別呈現《深海-共生系列》《吞》《蓬勃》《樹象》4部作品;第三篇章“人與夢想”共展示《時和歲稔》《滿堂紅》《AI·覺醒》《生命之源》4部作品。序篇“同源”呈現作品《佾舞中國》;尾聲“共生”展示了作品《紅》。
本次展演作品有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傳承,有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發問和號召,有對傳奇故事的創新演繹……14部展演作品巧妙運用鏡頭語言、肢體語言進行全新的創意探索,賦予舞蹈藝術更豐富、更細膩、更深層次的“鏡界”,并在延展融合中深挖影像與舞蹈的交融及在重新解構中發現和帶來的挑戰。展演再度成功為舞蹈創作者及表演者、影像藝術愛好者搭建廣闊平臺,以舞蹈承載和展示歷史故事、非遺文化、當代生活等更多元素,以新穎形式傳播優秀舞蹈作品,持續拓展舞蹈藝術的維度、向度,促傳統舞蹈打破時空與物質載體的局限,從而探索舞蹈藝術創作、表達的更多可能。
《相生》/呈現傳統符號的現代“意識流” ▼
來自湖北武漢的作品《相生》由鐘鎮威、易璇導演,作品提取京劇名曲《貴妃醉酒》中的“貴妃形象”為傳統符號,以影像畫面交迭的方式,使之與現代人物符號之間不斷重疊,表達在穿越現實、時空的語境下,傳統藝術在當代意識中流變的意象。
《炁》/人之生,氣之聚也 ▼
來自福建福州市的作品《炁》由許君越導演,作品以肢體語匯詮釋“道”如海洋、“炁”似滴水,“道”化生陰陽,二者氤氳而成人的道家哲學。
《蓬勃》/天地與我為生,萬物與我為一▼
來自甘肅省蘭州市的作品《蓬勃》由趙陽藝導演,作品取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讓人在“日、森 、問”的篇章互動中感受自然律動,以如畫山水感染、呼吁人們關注生態環境發展。
《滿堂紅》/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
來自深圳市的作品《滿堂紅》由郭莉莉、彭天賜、林育燦、趙婷婷導演,作品以廣東省非遺紅釉彩瓷“滿堂紅”燒制技藝為主線,通過舞蹈肢體語匯及影像光影,呈現彩瓷制作中拉胚成型、著色上釉、高溫燒制等工藝流程,讓器物與顏色的交織彰顯東方之美。
《尋》/以舞蹈語言講述前輩故事▼
來自廣州的作品《尋》由呂銳、胡莫玉璽導演,作品以現代學生視角,追尋公元1872至1875年間我國最早官派赴美留學生的故事。那些前輩當時平均年齡13歲上下,其中詹天佑、唐紹儀等83位來自廣東,作品以舞蹈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到前輩們肩負國家興衰重任、為求先進技術奮發學習的故事。
《深海---共生系列》/呈現一場海和身體之間的對話▼
來自廣州的作品《深海---共生系列》由高嘉欣導演,作品以舞蹈語言表達那些“我”奮力掙扎,卻無法擺脫被束縛的痛苦、無助、絕望,希望人們聆聽這無聲的“吶喊”,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意識,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紙上乾坤》/以舞蹈致敬非遺傳承▼
委約作品《紙上乾坤》由郭莉莉、彭天賜、趙婷婷導演,作品以深圳市南山區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剪影)劉氏為主線,以中國傳統色彩玄天、熏黃為底色,以陰陽相生為主題,通過國際標準舞肢體語匯與解構畫框藝術裝置的交互,表達一片片絨紙通過匠人手中的剪刀制作成型的過程,以此致敬非遺傳承那些幕后的匠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