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市文聯
時間:2023-11-01
9月8日,深圳市11個文藝家協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機構。其中,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任深圳市音樂家協會第七屆主席。他在接受南方+采訪時表示,音樂要有根,就要讓老百姓理解,寫的調要讓中國人民聽懂。普及工作不僅要推廣民族交響樂,更要讓“世界語言本土化”。
南方+:深圳的音樂創作一直是強項,《再一次出發》《信仰》等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下個5年您和協會有什么規劃?
聶冰:下一個5年,我覺得協會一大重心工作是進一步發揮深圳歌曲創作強項,抓作品,出精品,不但要謳歌這個時代和英雄,也要歌頌老一代的英雄,進一步把創作抓好,把演奏推廣好。
南方+:深交這幾年成績斐然,在深化文藝院團改革方面也起到了帶頭作用。您認為深交在助力深圳文明“先行示范”上應如何發揮作用?
聶冰:按照中央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要求,深圳要打造文化高地,需要交響樂的努力,其中抓好合唱藝術的普及是一項重點工作。目前深圳文化的發展,已經到了需要將交響樂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與市民這一步。這次我當選音協主席,承載了大家對深圳交響樂的期望。
音樂要有根,就要讓老百姓理解,寫的調要讓中國人民聽懂。普及工作不僅要推廣民族的交響樂,更要讓“世界語言本土化”。讓更多人理解交響樂的語言,我們還需要下功夫。深圳交響樂團將帶頭走進深圳中小學做公益演出,通過網絡平臺對交響樂的知識進行講解。
另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擴大與香港、澳門聯合舉辦多種形式的音樂演出和學術交流。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生音樂節”以及更多音協的平臺,推動青年之間的音樂交流。
南方+:在音樂領域,深圳有“深圳十月音樂匯”“春天的交響”“一帶一路音樂季”等文化品牌,您認為應該如何進一步整合資源,讓深圳的音樂品牌走向民眾?
聶冰:音協非常愿意配合將“一帶一路音樂季”等文化品牌推廣得更好。讓大家更加喜歡,讓老百姓有參與感。我們將進一步探索,讓老百姓參與表演,比如一些大合唱和在各社區舉辦的音樂會,老百姓可以提前參與進去。(記者 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