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時代中國”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來源:時代中國全國美展
時間:2021-01-22
陳麗勇 《意象江南.28》
作品介紹:《意象江南.28》系列主要與點線面平面構成形式,對整個畫所抒發的氣象,獲得一種詩意,大自然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瞬間,讓人有著自我的想象力,構成畫面從繪畫中傳達真實的自我,形成畫中寫意線條的韻味和幾何塊的構成,表達出畫面視覺平面效果。
高阿兵《準備起航》
作品介紹:
港口,之所以吸引我創作,我贊美他宏大場景,我贊美他大型機械的力量,我贊美他帶有自然的節奏感,能在畫面上體現出整體畫面精神。港口里的巨輪,各式大型塔吊、集裝箱、卡車、工人等元素,在我看來都有著各自的語言和生命力。物象之間的動與靜,大和小、呈現的都是美妙的音律,物象之間的幾何形式產生的都是視覺的張力。我要做的是怎樣充分表達。
韓世驊《雨季 》
作品介紹:借用傳統壁畫的散點構圖,造型方面,把一些中古元素和現代元素有意穿插起來,造成時空交錯的感覺。意象性地呈現了南方雨季的潮濕和晦澀,空濛而擁擠,肌理豐富,色彩綿密克制。看似風景,而更在意的是風景中那些默默沉思的人。
吉鑫源《青春與共》
作品介紹:夜是年輕人的白天。零點我來到朋友的紋身工作室,我坐在沙發上看打扮各異的人來來往往,墻上蔓延著未完成的浮世繪,房間里彩色的霓虹燈忽明忽暗,紋身槍走走停停,柜子上橫陳著五顏六色注入皮膚的色料,偶爾傳出紋身者疼痛而發出的喊叫,迷幻的音樂繞梁不絕,花花綠綠的沙發好像也有了自己的性格。
我們用顏色改變頭發,用脂粉修飾皮膚,用衣服改變身形,用手術變成別人,最后用p圖軟件拉近理想與現實的最終距離。我們不遺余力,一直在“加工”自己,最初吸引我的是年輕人一些視覺上的刺激,標新立異的穿搭,我畫了《銀發女郎》和《午夜紋身店》這兩張畫,我繼續觀察身邊的年輕人,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引發了我對青春的思考。青春有張不老的臉,我們在最美好的年華卻也是最迷惘的時候,剛剛戴上的人格面具只能遮住小半張臉,玩世不恭的生活哲學,篤定或者咄咄逼人的華表之下也難掩青春的美麗與哀愁,渴望與迷茫。
我很喜歡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和尤恩·厄格羅(Euan Uglow)的畫。我的創作在形式和手法上深受他們的影響。我喜歡霍克尼穩定大框架的構圖,平行著你的視線向你展現碧海藍天或者一物一角,壓縮空間使畫面的分割更加有平面性,也更讓我注意外輪廓的造型感,立體的東西也有了平面的歸宿。造型手法上我喜歡尤恩的畫,嚴謹理性,對客觀對象的真實再現而又不是再現照片的真實,不是摹寫對象的表象,同時我也迷戀油畫的材料肌理,我去掉一些洋洋灑灑的筆意,用膠帶貼,刮刀破,紙印的方法,希望可以讓痕跡訴說得更多。
我的畫看起來很熱鬧,五光十色,但這卻并不是快樂。正如任何事情都不如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簡單,我希望自己的畫面可以表達這種矛盾的感受。
江智聰《假日》
作品介紹:作品《假日》描述的是一幅人們在陽光下海邊沙灘休閑的場景,映射出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人民生活和諧美好,高高飛翔的風箏寓意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畫面夸大的大小塊面比例,人物和物體之間的色彩跳躍,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
樂云飛、王培星《賽駱駝》
作品介紹:19年冬至,在呼倫貝爾草原賽駱駝盛況中呈現出強悍又內斂,奔放而又充滿著詩意的浪漫,描繪廣闊草原不屈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創作熱情游走于壯闊綺麗的風景和草原人民的淳樸之間,飽含著人與自然之美。
李曉春《山谷戀》
作品介紹:作品山谷戀,通過描繪寧夏黃河岸邊的家鄉風景,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林淑如《時光》
作品介紹:《時光》是我2020疫情期間宅家里自言自語的結果,作品運用了具象寫實的手法并試圖用象征性方式在真實的人物中糅合不同時期的物象并置于現實的畫面,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追求某一種美感。
劉微微《思緒系列一》
作品介紹:思緒系列是想用風景繪畫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記得那時在北京回到內蒙古,特別的迷惘、焦慮,對自己的繪畫方向以及人生非常不確定,腦子里便產生了想用風景繪畫來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方法,所以創作了這個系列作品。
劉藝孛、劉文《等你歸來 》
作品介紹:畫面以特寫鏡頭,用油畫藝術語言,描繪即將出征奔赴武漢支援抗疫的青年男女醫護人員分別那一瞬間的情景。他們在靜靜的擁抱中相互鼓勵與安慰、堅定著凱旋歸來的信念,體現出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與大愛精神,閃現出人性的光輝。
馬青山《筑夢空間》
作品介紹:作品《筑夢空間》是我重新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來進行的藝術創作。我理解為這是一種空間的深度,作品體現的就是一種內心的獨白,對人物的形體進行了高度提煉和概括,透過單純地對形式和視覺效果的理解,讓作品背后的情感表達引人關注。
秦天星《飛來的鴿子》
作品介紹:在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經濟生活在不斷改善,人們緊張忙碌于物質追求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精神世界的重要,作品一面頌揚當代中國的高速發展給人民帶來的物質享受,同時一群年輕人駕車野營自然放飛自由,當代中國人民正在沐浴物質與自由的美好時代。
史小可《我們這一代NO.12》
作品介紹:這幅作品的選材主要是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大都是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出發,我更為關心和關注的是社會發展對自己周邊人們的日常生活、精神狀態和價值觀念的影響。
唐家慶《節日(之三)》
作品介紹:《節日(之三)》主要是表現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崇尚自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習俗—祭祀敖包,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的場景。作品中的三個薩滿,分別代表蒙古族、達斡爾族和鄂溫克族。
創作感悟:藝術并不是要把我們看到的畫出來,而是要把我們知道的畫出來。是畫出常人看不到的那一部分。
汪鵬飛《看戲》
作品介紹:油畫《看戲》將通過描繪藏民觀看藏戲表演的場面,反映了藏族同胞熱愛生活、互助、互愛和能歌善舞的精神面貌,進一步表達了藏族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美滿幸福的生活景象。
王曉燕《盛世》
作品介紹:繪畫創作中最讓我迷戀的是建筑。敦煌石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20世紀40年代以來,這座寶庫被藝術家不斷探究、開發,從中尋找本源文化與文化根基,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筑藝術之大美。我希望通過繪畫的表達方式點燃今人的文化自信,讓老祖宗所創造的精細重新鮮活起來!作品《盛世》是我創作的中國建筑主題系列中一幅,在畫面中我運用了偏暖的紫灰、粉白等多種漂亮的顏色來表達多彩的祥云,用非常沉穩的紫褐色表現古建筑結構的歷史與厚重,伸展與古代工匠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再現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輝煌。
藝術家就是用畫筆,記錄、抒寫與表達。我想通過建筑,或者是建筑背后的故事,能夠把我內心的那種情感表達出來。在創作這樣題材的時候,會釋放一種特殊情緒,我更看重的是探索藝術背后的那一種魅力。
夏天《 時·光 》
作品介紹:時光定格在一瞬間,高大靜穆的教堂內部和斜射進來的光線形成強烈的對比,作品運用寫實的手法和古典油畫罩染技法來表現這種強烈和微妙的光影變化。
徐立承《九月的港口》
作品介紹:九月,陽光燦爛,大海的色彩更顯深邃,靠岸的漁船載來豐收的喜悅,場面溫暖和諧諧,“戰疫”勝利后的漁港呈現一片濃郁的生活氣息。作品具有強烈個人情感的表現主義風格,體現濃郁的東方情調,在簡化的形體與高度概括的線條中,融入了單純而飽滿的色彩。
許丙屯 《風和日暖系列三》
作品介紹:畫家借助自然景色在畫面中表現出自己內心獨白,在藝術創作中發現美再創造美,超越于事物的表象之外,才能把本質表現得更到位,畫面就有深遠的意境,韻味悠長,引發觀者畫外之象的聯想,有時候看不見的風景更讓人感動。
尤光珍《網事之五 》
作品介紹:不論時光交錯,年代更迭,日常穿戴的花花綠綠的漁女,像在礁石岸上被海風吹動的搖曳盛開的花,在陽光下堅韌如的五顏六色的花朵點點點綴著祖國廣闊的海岸線,熱情綻放。我的創作源于美好生活的感受。
趙耀斌《歲月痕跡》
作品介紹:作品《歲月痕跡》用細膩的手法來描繪不同時空里人們對其使用和觸碰而留下的痕跡,莊重的讓它們按色彩,質地,形態,氣質,和功能結合在一起,在寧靜深處能穎悟出存在的另一重真義,物與物不再有人們最初定義的品質高下和身份的優劣,只是被時間濾掉功能的一種物質。變成畫面中某一器物上無法辨識的痕跡。
周小軍《家園凈土之六》
作品介紹:家園是我們內心的依戀,不管是秀麗的小橋流水或是貧瘠厚重的山巒,都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祖輩們一樣滿含包容與慈愛。這是一種剔除了現代社會的奢侈、貪婪而留下來的內在精華,它引領著我們的精神回歸這片吉祥凈土。
包美珍《繽紛都市》
作品介紹:《繽紛都市》中國工筆畫,傳統技法基礎上進行創新。作者以獨特的視角,以物喻人。把都市建筑物作為背景,數只金剛鸚鵡為主角,在主人的休閑環境中悠然自得,借此表現傳統與現代的傳承,人類與動物的和諧,呈現出改革開放后國泰民安的景象,體現了作者熱愛自然、期盼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
陳時超《隴上艷妝》
作品介紹:我的創作《隴上艷妝》是用塊面的處理方法,運用一些有意思的形方.圓.三角形來組成我的畫面,最后用朱砂赭石色來多次渲染,來完成畫面,從而達到一種形式美感!
陳治《晨光曲》
作品介紹:作品描繪了清晨薄霧中的南方城市,陽光傾斜的漫射在行人和車輛穿行的街道。作品通過畫面中飽經滄桑的老建筑、正在建設的高樓大廈、商賈林立的街道、早起奔忙的車流和行人,表現出中華民族勤勞奮進的精神面貌,以及中國城市兼容并蓄的胸懷,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朝氣蓬勃的活力。
畫面用大量的水混合色、墨表現清晨陽光在空氣中小水珠的折射下,光影變幻的城市街道。后景大塊面的虛化和前景左右兩側樓房層層積染的墨色形成強烈對比,凸顯出畫面中部水、彩、墨交錯變幻的街景,使得畫面充滿節奏明快的韻律之美。
丁虹藝《相依思雨》
作品介紹:繽紛的雨在夏季里分外透明,如詩如畫,如夢如幻。青春的音符在雨絲中律動!提起畫筆常常會讓我懷想相思多情的雨季。行色匆匆,聚散離合定格為一幀幀美好時光的記憶!難忘的歲月,我們曾經相依思雨。
黃沛沛《高原之春》
作品介紹:作品表達了在青海玉樹地區賽馬節上,一位年輕的藏族婦女在歌舞表演之前,精心裝扮自己的一個場景,該作品構圖充實飽滿、黑白灰色調處理強烈,畫面中的人物與馬匹和諧自然,充分運用現代構成理念與傳統民族元素的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裝飾效果,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表現出了雪域高原特色和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風貌,凸顯出青藏高原兒女積極樂觀、在新時代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
姜秀英《集市交響曲》
作品介紹:我看到首屆“時代中國"全國美術作品展征稿通知后,反復思考如何切中本次展覽的主題,能反映新時代新中國的作畫題材十分豐富,我認為應該繪畫我十分熟悉、貼近生活的事物,那就是農貿市場場面。隨著我國農業連年豐收,集貿市場物品豐富,交易活躍,有力地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指示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作畫立意明確了,我去過許多批發零售農貿市場,然后用筆墨語言表達出來,經幾易畫稿,最終完成了此作品。
寇馨月 《蚴》
作品介紹:“蚴”生存期極短的昆蟲 以其為名
弱小卻頑強的它們在我看來 就如同童年的單純一樣
也許長大的世界沒有媽媽嘴里的童話 更多的是學不會的成年人之間的表達
但是努力長大吧 記得快樂
李曉琴《 鑄守 》
作品介紹: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至全國,而愛和希望,也迅速傳播,不曾缺席。來自祖國各地的戰士們踏上征程,他們是解放軍戰士,是白衣天使,他們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卻有著同樣的使命:鑄守。藍色代表勇氣。是使命和責任,讓他們成為最美的勇士!綠色代表希望。有他們的身影,我們總能感受到安全和守護!白色代表神圣。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感恩鑄守在生命線上的每一位逆行者,你們承載著光明與希望,守護著平安與健康。
李毅軍《作業面》
作品介紹:作品 《作業面》是我在山西煤礦采風時獲取的創作素材,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完成的主題性創作。作品用大寫意的表現方法,對礦工的動態、表情進行了深入刻畫,較好地表現了現代礦工的精神風貌。
劉國松《焦點》
作品介紹:《焦點》這幅作品是我用了大概接近一年的時間完成的,畫面中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并沒有在畫面中出現,這其實是為了給觀賞者留下想像的空間,并且該作品中同時出現了中西方兩種面孔,這也象征著雖然中西文化不同,但大家對一些“焦點”問題的好奇心是一致的,同時全球化時代已經來臨,中西文化的交融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
苗菁菁《塔什庫爾干的陽光 》
作品介紹: 作者于2019年夏季獨自赴新疆西南部塔什庫爾干地區沿線采風寫生,偶遇塔縣山下一戶塔吉克族人家,被親切質樸的民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打動。
作者嘗試運用新的水墨肌理表現,畫面輪廓來源于當地房屋的樣式,其中人物與風景自然融合,好似從室內望向室外瞭望的窗口。石頭城、金草灘、小土狗、大尾羊、慕士塔格峰頂上綿延的云和沐浴陽光的人物等元素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框架,寓意溫暖的“家”。頂天立地的父親與眺望遠方的女兒比喻家的支柱與未來的展望。作品反映了祖國西部少數民族在黨的陽光照耀下,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建幸福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的時代風貌。
彭婷《素色連天八哥遠》
作品介紹:春寒驚夢,淡月昏黃 ;忽相逢縞袂綃裳。弄清影,落花度。造化有神韻,草木有本心,欣欣生此意。
申騰騰、劉建國《鄉戲系列》
作品介紹:《鄉戲系列》表現了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情景,讓農民感受到中國政府體貼農民,心系農民的溫暖。畫面里面有老人、孩子,還有時尚新型農民的女青年形象,代表了新一代的形象,畫面里小女孩靠到爺爺的身上,有點害羞,也體現了農村孩子的純樸和善良。背景是蔚藍的天空,展現了環境的優美。
孫佳《窗里窗外》
作品介紹:窗外的陽光把影子拉長,我們坐在院子的草坪上棲息,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無聲地交流著,也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默契。純粹的友誼值得一輩子去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都值得被珍藏。小小的時光,因你們的陪伴而溫暖無限……致我們美好的青春。
陶然《秩序》
作品介紹:由于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都市之中,感受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飛速發展,所以描繪“都市生活”對于我而言就是寫實主義的藝術創作。在我的都市生活創作中,認真感受生活,細致體味生活中的細節,捕捉城市的鮮活與時空意象。此次創作以交警維持城市道路秩序為主題,表現都市中交警繁重的工作壓力,通過對都市交警的解讀,著意刻畫對象的精神面貌,以及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現象,表達我對于當下都市生活中蘊含的時代變革的深層思考。
王樂《故鄉入夢·何時是歸期》
作品介紹:我姥姥家住在安徽省黃山宏村,童年的我就在宏村長大,開始學畫畫我就畫宏村,家家戶戶的小院子都吸引著我,精美,樸素,別致。木雕、石雕、水塘、亭子、古玩、茶具等等都是我畫畫的素材,現在畫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現在我把喜歡的小院子畫出來,組合一起。我以灰調子赭石來表現小院子,清淡雅致。
閆肅《遠去的記憶》
作品介紹:迭代是數學中的一種算法,包含著反復、更替和升級。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科技的更新會促使生活方式的變革。郵箱見證了人類通訊方法—書信的誕生、發展和衰落,最終被信息化的高效溝通方式所替代。椅子的疊加變形象征著時間消逝的過程,亦是迭代的過程。
楊蘇安《鵬城假日》
作品介紹:2020年在這場冠狀流行疾病中的這幾個月,“封城”,封村的那段日子,很多人焦慮、暴躁、頹廢,在黨和政府的正確指導下 ,在逆行者們無私奉獻之下, 在黨和人民團結一致下, 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疫戰爭的巨大勝利。我想通過作品表達在疫情取得勝利后人們在驕陽似火的時節里,度假休閑,找回生活的那份熱情 找到生命的盎然生機。
張家會《歲月如歌》
作品介紹:歲月充滿自然生態的音符,流淌粗獷豪放的節奏,動蕩樸實無華的旋律,迸發時代地域特色的歌謠。潑灑大片墨塊表現荷塘寬闊蕩漾的音符波瀾;刻劃視覺沖擊強烈的線條凸顯墨荷奔放恣肆的浪濤;描繪氣勢恢弘的意境彰顯筆力水彩潮向,運腕書法繪畫的寫意韻致傳唱特色聲腔小調。
鄭念修《凌晨三點半》
作品介紹: 作品采用了水墨設色的方法,賦色艷麗,借用大青綠山水畫的方法,敷以濃重的石綠,并且在手術燈部分貼以銀箔,蛤粉,表達光感。
作品的緣由:2020在這特殊一年中,醫療工作者們奮斗在一線,他們無畏艱難,沒日沒夜的?作、救死扶傷,這種忘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張畫就是表現醫療工作者工作的情景,畫面右上?的醫療表上顯示著三點半,工作長度十三小時,以此作為題目以致敬忘我奮斗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