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0-10 深圳舞蹈月的重要項目也是今年的新增單元——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10 月 28 日下午在南山區文化館舉行。"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希望透過影像的技術與藝術來展現舞蹈之美,更期望在跨界中催生新物種,在藝術融合中成就經典。 本次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共收到 39 部影像舞蹈作品,經過專家的評審最終選出 8 部作品參加劇場展演。李奕謀的《生命之源》,以男子獨舞的形式結合水元素,演繹剛柔并濟的生命力。劉璐通過《生之花》,聚焦抗疫題材,用不同層次的圓來揭示人生的聚散離合。由顏慶和呂文騰共同導演的《美好的生活》,講述家庭中愛的故事。王曉平導演的《一念》鎖定人物的內心情緒,通過鏡頭和舞蹈語言來著力表現決定前后的 " 一念 " 掙扎。湯乾博借《生命 生死兩 " 象 "》來追逐自己的內心走向,直面生或者死。陳奕君《搖啊搖》將口罩意向為呵護生命的搖籃。李曉勐的《AI · 覺醒》講述人工智能的故事。汪波的《Shout》作品關注人的內心欲望 ...... 影像舞蹈作品展現場還加入了導入環節,每部作品展示前,主創人員精心設計了舞臺表演,讓觀眾沉浸其中,以更好的理解影像作品。參加此次 "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的既有專業的舞蹈編導、演員,還有影像領域的導演、攝影師們,對舞蹈和鏡頭的熱愛與探索讓他們聚在一起。 題材豐富,形式多樣,鏡頭下的舞蹈敘事正在嘗試著各種潛在可能。跨界融通,技術賦能,舞蹈藝術的翅膀正在銀幕的世界里振翅欲飛。WU · 止境 " 影像舞蹈作品展用影像詮釋想象。 深圳晚報記者 趙偉君
05
2019-07記者昨日獲悉,作為舞蹈藝術的集中展示平臺,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共同主辦,市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三屆深圳舞蹈月將于7月13日開幕。“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本屆舞蹈月將通過開展7項主要活動,為市民獻上一場舞蹈藝術盛會。 深圳舞蹈月以“七月,與舞蹈相約”為主題,通過舉辦頂級舞蹈賽事、高水平作品展演和培養舞蹈藝術人才,搭建平臺,展示深圳舞蹈藝術發展成果。整個7月,第三屆“深圳舞蹈月”暨2019世界杯第十七屆國際標準舞公開賽開幕式、第二屆深圳舞蹈英才計劃成果展演、深港澳舞蹈交流展演、國內優秀舞蹈作品展演、第二屆深圳青少年舞蹈比賽、WDS深圳街舞展演、深圳(福田)舞蹈展演周等7大項活動輪番上演,為深圳文化事業注入活力。 與往年相比,本屆深圳舞蹈月豐富了表現形式,在內容上融入新元素。今年首次增設的國內優秀舞蹈作品展演,為市民帶來由中國舞蹈家協會與國家大劇院主辦的“中國舞蹈十二天”入選作品《遙遙南水》,以及上海藝術節“走出去”獲獎劇目《富春山居圖》兩部現當代優秀舞蹈劇目,并將在龍華、光明、福田、寶安等各區進行巡演。 為讓更多普通市民走進劇院,進一步推動舞蹈藝術的傳播與普及,本屆深圳舞蹈月首次嘗試公益售票形式。其中,第二屆深圳青少年舞蹈比賽、國內優秀舞蹈作品展演《遙遙南水》、WDS深圳街舞展演3場演出均設置了“低票價”文化惠民形式。此外,為吸引更多國內外選手前來參賽,世界杯第十七屆國際標準舞公開賽設置了100多萬元獎金,預計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個代表隊6000余名選手參賽。(記者張銳)
2019-07-0522
2020-10 10月20日晚,八位青年舞蹈編導在深圳保利劇院為觀眾呈現了八個新編舞蹈作品。以培養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創舞蹈精品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計劃”終于迎來豐碩的收獲季。 《第11個小時》
↓
編導:李宏翕
演員:吳連建 吳詠琪 謝雨帆 楊闖 尹思妮 張家愷 李宏翕
編舞:孫新、李宏翕
《我的鰭》
↓
編導:曹乾堯
演員:曹乾堯
《風鈴》
↓
編導:呂程亮
演員:呂程亮、聶希妍
《以白夜為坐標》
↓
編導:何好
演員:易青禾、唐藍婷、文家穎、朱姿霖、鄭朝元、李思英、湯乾博、吳澤林、黃彪、劉哲、黃小翔、陳琬婷、田水晶、張子豪
《一米》
↓
編導:齊漢
演員:陳程、賀仕錚、齊漢
《最終的契約》
↓
編導:胡頌威Ricky
演員:王藝涵、符思文
《空房子》
↓
編導:李俊男
演員:李俊男 《一場》
↓
編導:朱鳳偉
演員:呂程亮、高衛、楊浩、陳佳樂、朱鳳偉
本項目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
18
2021-10豐富舞蹈藝術表現形式,擴寬舞蹈藝術表現空間。10月16日,第五屆“深圳舞蹈月”又一場重磅活動——“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二季)在深圳市南山區風火G&G創意社區精彩開展。舞蹈是一種借助肢體動作向觀眾傳遞情感、展現人物形象的藝術形式。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舞蹈也逐漸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在這一大背景下,“深圳舞蹈月”先試先行,創設“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依托信息技術和鏡頭手段,以“影像+舞蹈”豐富舞蹈藝術表現形式,提升舞蹈藝術的美感,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和身臨其境感。2020年,“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一季)驚艷亮相“深圳舞蹈月”,展演拓展了舞蹈藝術的維度、矢度,激發了大眾的參與度,更為熱愛藝術、熱愛舞蹈、熱愛影像、熱愛創新、熱愛生活的人們搭建起施展才華的舞臺,收獲了熱烈反響。2021年,“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第二季)如期而至,面向全國舞蹈藝術從業者、愛好者以及擅長用影像記錄的影視制作、特效制作團隊、多媒體、自媒體藝術家和非職業舞蹈組織或個人征集作品。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共設紅色記憶、多彩國潮(國風)、美好生活3個主題,自2021年8月啟動以來,累計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63位參賽個人、7個參賽單位報送作品。與首屆相比,本季報名作品總數高出近一倍,個人參賽作品數量明顯提升,比首屆多59部。參賽作品主題內容以“美好生活”居多,共45部。經過組委會評審層層篩選,共有15部作品(個人13部、單位2部)最終入圍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主辦方還將對入選的優秀作品提供5000-50000元不等的創作資助。緊扣主題,精彩呈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的展演場地——風火G&G創意社區由南星玻璃廠改造而成,現為聚焦新生活方式的設計體驗中心,場地保留玻璃廠原本混進泥土的墻面,展演導演組更是充分利用場地優勢,加入了大量國潮元素,在每一個作品前加入現場引入環節,讓觀眾能更好地欣賞這場先鋒藝術展。優質的舞蹈影像作品和獨具一格的展演場景吸引市民群眾紛紛慕名而來,得到業界和舞迷們的高度評價。角度特別、制作精良。在入選的15部作品中,兩個入選單位之一深圳市佾禮佾舞文化研究院選送的作品《佾舞中國》呈現了始于西周、最早可追溯到華夏上古的六代大舞——佾舞,這一古代列隊舞文舞手持龠翟,武舞手持干戚,于家國祭祀、慶典等重要場合呈獻,2021年作為傳統舞蹈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另一入選單位深圳市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選送的作品《破繭》將一代人對生活的態度引入舞蹈影像,詮釋每一次成長都需拔掉身上的刺,要掙脫自己所謂的枷鎖奮力向前才能破繭成蝶,正是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構筑了深圳的城市精神。單位入選作品恢弘大氣,個人作品則豐富細膩、緊跟時代。如郭吉勇導演、攝像、制作,張婭姝指導并演繹的作品《紅》,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創作,導演組利用魔術效果使紅綢在空中揮動纏繞,引領觀眾視線緊隨紅綢流動軌跡,隨后驚喜看到緩緩呈現的水下舞蹈作品。《紅》這一頗具創新的舞蹈影像作品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崛起的故事,增強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又如趙昱帆獨立擔任導演、指導、演員、攝像、后期制作的開場作品《霎》,充分利用燈光的交替切換,燈光、音樂的速度隨著舞蹈的節奏越來越快,體現了那霎時間的寧靜、急促與慌亂,最終都將被我們化作煙消云散。此外,作品《海那邊》特別為那些曾在疫情中等待英雄歸來的家屬們創作,祈愿現世安好、山河無恙;作品《城市節奏》展示形態、外貌不同的城市建筑,如同在城市打拼的人們一樣,在不同的舞臺上盡情舞蹈;作品《嘿,哥們》以舞蹈提問“哥們兒”這一漢語官方詞匯:什么是哥們兒?并致敬哥們兒;作品《融》舞者的裙擺、足尖與破舊的廢墟融為一體,在城市被遺忘的沉悶角落喚醒“凝固的音符”;作品《時和歲稔》如一首詩,詮釋只有四季風調雨順,盛世才如所愿;作品《當潮不讓》選取了三個獨具特色的朝代(時期)——魏晉、唐、宋,從服裝、妝造、道具及風格等方面演繹國潮的流行文化;作品《失控的理智》詮釋當身體、意識、內心游離在失控與理智邊緣,究竟是理智本身的失控還是在失控中尋找理智這一哲學疑問;作品《鏡花》則以身體語言、鏡頭語言提出問題:如果安靜是自己的本心,狂野呢?作品《磚瓦之間》讓人們忍不住思索,那無數建筑構筑的現代世界是否也有情感;作品《破曉·每日居家》從身邊的現實出發,又超現實地進行拍攝,從個體視角切入抒發大事件中的小情懷、小感動;作品《最天真的人》以舞蹈語言詮釋看似破舊的生活與舞蹈的本能之間沒有界限,最天真的人走的每一步都是切切實實的生活,舞蹈就在這里發生,舞蹈就是此時此刻……為鏡頭編舞,為時代編舞。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廣東省舞蹈家協會支持,南山區舞蹈家協會協辦,深圳白紗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的本季“WU·止境”影像舞蹈作品展將舞蹈的身體語言與鏡頭語言相融合,身體和鏡頭兩種語匯的化合反應與創意表達,正促使傳統舞蹈表現形式打破時空與物質載體的局限,使舞蹈藝術的表現場所更加豐富和自由。(轉自南方+,記者郭悅)
(聲明: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官網:http://www.1111567.com郵箱:swlcyb@shenzhen.com.cn
28
2016-06 2016第八屆粵港澳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公開賽于昨日在深圳羅湖體育館成功舉辦,這是一個粵港澳地區舞者的專屬賽事。 自2009年始,該賽事每年6月準時開賽,是7月深圳舞蹈盛會 “深圳國際標準舞世界公開賽”的熱身賽。據悉,今年該項賽事共有1200多名選手參賽。 據了解,該項賽事由市舞蹈家協會、市國際標準舞研究會、市國際標準舞協會聯合主辦;市港龍文化體育有限公司承辦。本屆賽事共設置160個比賽組別,共有來自深圳、廣州、香港、珠海、湛江、東莞、河源等多個城市及地區的近60個代表隊的1200名選手參賽。賽事當晚進行了最高組別職業組與甲A組摩登舞、拉丁舞的決賽,這四個組別的選手代表著整個粵港澳地區國標舞者的最高水平。此外,晚場還進行了業余10歲、12歲青少年組別的決賽,旨在激勵更多的少年舞者精進舞藝,使他們成為未來的國標人才。最終,經過激烈的競賽,甲A組摩登舞的冠軍由珠海選手買嘉誠、殷雪琴斬獲;而同樣來自深圳的唐藝銘、黃馨儀則奪下了甲A組拉丁舞的冠軍。(李嘉)
20
2016-10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 近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市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九屆深圳舞蹈大賽——創意舞決賽”在深圳大劇院舉行。經評審,有2部作品獲得表演金獎,2部獲得創作金獎;3部獲得表演銀獎,3部獲得創作銀獎;6部獲得表演銅獎,3部獲得創作銅獎。隨后還舉辦了比賽優秀作品展演,讓市民大眾體驗舞蹈帶來的活力和樂趣。 展示深圳舞蹈原創性及多元面貌 深圳舞蹈大賽始創于1998年,至今已經堅持了18個春秋。今年,第九屆深圳舞蹈大賽——創意舞比賽讓人們再次領略到創意舞蹈的魅力。據了解,本屆大賽從年初醞釀發動,6月正式開始報名,繼續以創意為核心,突破專業與非專業舞團的界限,突出展示了深圳舞蹈的原創性及多元面貌。參賽舞蹈涵蓋各種舞蹈類型,包括現當代舞、國際標準舞、民族民間舞、古典舞、芭蕾舞、街舞、爵士舞等激情炫舞,也有把多種舞蹈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創意節目,發掘舞蹈在動作之外的無窮可能,強調作品的創意性和強烈的時代氣息,鼓勵反映現實題材,倡導創作和表演的藝術性,要求作品在多樣化的前提下,具有先進文化的特質、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美好的藝術形象。 經過初賽,共選出40個作品進入復賽。10月11日至12日進行了復賽,共有19個作品進入決賽。最終,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舞蹈系主任肖向榮,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汪洌,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高成明、文禎亞,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李曉燕,深圳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林樹森,深圳市文化館館長劉興范組成的決賽評委,從參賽節目的鮮活性、張力和可塑性等方面進行評審,最終評選出金、銀、銅和創意獎。其中《河·流》和《行走》奪得表演金獎;《女·行》和《大漠孤鴻》奪得創作金獎。《林中靈》《紅顏》《思念》獲得表演銀獎;《彩虹依然》《桃李同門》《弋·海》獲得創作銀獎。此外,《父親》《宮》等節目獲得表演銅獎,《英武少年》《我的父親》等節目獲得創作銅獎。 深圳需要一個標志性舞團引領潮流 深圳舞蹈一直不乏激情、創意和精品。大賽期間,評委專家們邀參加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深圳市舞蹈家協會和38度評論承辦的“深圳舞蹈發展現狀與展望沙龍”,結合第九屆深圳舞蹈大賽的具體表演情況,探討深圳舞蹈界如何舞出風采、舞出風格、舞出深圳力量。 會上,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李曉燕表示,此次第九屆深圳舞蹈大賽決賽,讓她看到深圳的舞蹈表演人才實力很強。可惜沒有一個很好的專業平臺,讓他們得以施展。“一個舞蹈演員的培養很不容易,通常從中專本科畢業出來。如果深圳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平臺,能夠讓他們把一身本事發揮出來,那么深圳的舞蹈前景真是不可估量。希望我們能夠珍惜他們,讓他們走得更好。” 此外,參與過三屆深圳舞蹈大賽的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汪洌坦言,深圳舞蹈現在創作上進入一個很平穩的狀態。而且在深圳總能看到一些好的現代舞作品,以及好的現代舞演員。他希望深圳創意舞蹈大賽可以在這個方向上再走得大膽一點,多鼓勵此類作品的出現,以期形成一種自我的風格。 此外,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高成明呼吁,深圳發展到今天亟須一個帶標志性的舞團來引領整個深圳的舞蹈。“一個舞團在一個城市里存在的意義就如同‘云門舞集’在臺北存在的意義一樣。它可能不是放諸四海,但一定是引領著整個潮流朝著更專業、更有水準、更有質地的方向發展。” (本文配圖為第九屆深圳舞蹈大賽——創意舞決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2016-10-2021
2016-07一年一度的國標舞盛會又來臨深圳。7月16日晚,2016WDC世界杯第十四屆國際標準舞世界公開賽/IDTA第二屆青少年世界公開賽開幕式在深圳體育館舉行。 當晚開幕式最大的亮點當屬亞太區國家對抗賽,這也是本屆大賽的創新嘗試。對抗賽的賽制借鑒了國際最權威的大賽英國黑池舞蹈節的洲際對抗賽,聘請了黑池洲際對抗賽的主持人、黑池評審團主席馬克思?希爾頓擔任主持,三個中立國家的評審擔綱執裁。 參與對抗賽的代表隊分別有北美隊、俄羅斯隊、澳大利亞隊、日本隊及中國隊。中國隊領隊為中國國際標準舞總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賽事組委會副主任王永剛,他帶領中國現役最高水平的4對選手出戰,其中摩登選手李偉平&鄭岑與拉丁選手徐一龍&師林悅都曾多次奪下中國職業組的桂冠。對抗賽共進行10支舞的比賽,每支舞蹈由兩對選手完成,10支舞蹈累計總積分最高隊勝出。最后俄羅斯隊奪得冠軍。 開幕式上另一個重磅項目是國際公開甲A組的決賽。甲A組別僅次于國際公開職業組,參賽選手來自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俄羅斯、斯洛文尼亞、韓國、丹麥、德國、中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該組別決賽的選手都是世界上最頂尖國標舞者。經過多輪的對決,最終來自中國珠海的何艟&單菁奪下甲A組摩登舞的冠軍,來自丹麥的選手莫登?洛維&羅茜莉娜?多內娃獲得甲A拉丁組冠軍。 據悉,本屆大賽有200多個代表隊約3000名選手報名參賽。在為期5天的比賽中,他們將向深圳國標舞愛好者帶來連場豐盛的舞蹈文化大餐。大賽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國際標準舞總會支持,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深圳市文體旅游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舞蹈家協會、深圳市港龍文化體育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國際標準舞交流中心承辦。(轉載于深圳特區報)
2016-07-2107
2018-07生命從降臨的一刻,就不停步地生長,或經歷平坦,或經歷崎嶇。在獨舞《長》的表演中,觀眾一邊沉醉于舞者的動作、情緒,一邊感受著成長的未知和無限可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朝生暮死的蜉蝣,美麗卻短暫。以《詩經 曹風 蜉蝣》為靈感的三人舞《蜉生》,帶領觀眾思索生命的本質。 以培養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創舞蹈精品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在第二屆深圳舞蹈月迎來首次成果展演。7月11日晚,15位學員為觀眾奉獻了8部完全原創的舞蹈作品。本場展演也是第二屆深圳舞蹈月最先亮相給觀眾的節目。 創意是本次“深圳舞蹈英才計劃”成果展演的最大亮點,所有作品均來自學員原創,他們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融進作品,以創造性的編排和動作呈現。8部作品以現代舞為主,涵蓋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豐富的表演形式,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在都市的生活狀態,彰顯出獨特的深圳城市韻味。除了作品的創意,本次展演的舞臺和現場設置也別出心裁,隨風飄逸的紗幕,將舞臺裝點得輕盈朦朧,營造出夢幻意境。 8部展演作品不僅全部由學員自主完成節目編導,更有不少學員親自參與表演。獨舞《長》由學員曹乾堯自編自演,表達了成長的未知和無限可能。學員呂程亮創作和表演的獨舞《翊》則演繹出將飛翼伏的內斂張力。兩位學員還共同創作并表演雙人舞《你來我的夢里走一遭》,帶觀眾進入夢境,這夢既清晰又模糊。 王昭、劉誠磊、王丹鳳、賴薇伊創作的三人舞《蜉生》,靈感來源于《詩經 曹風 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朝生暮死的蜉蝣,美麗卻短暫,讓觀眾從中思索生命的本真。樊興華創作的群舞《虹》同樣提出對生命的思考,雨后的天空映著彩虹,經歷風雨的生命終能看見希望。劉宇飛、胡剛創作的群舞《幻》,則將觀眾引入幻想和現實的切換中,眼前的你我,哪一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向鋒、金迪、謝錦屏、劉一創作的群舞《暖》則是完全不同的情緒表達,向陽生長的桃花,迸發出春意里最盎然的生機,帶觀眾感受生命力量的新鮮涌動。 舞蹈英才計劃的作品從初創到正式展演,歷時數月,籌備過程非常艱辛。學員當中有事業單位人員、中小學舞蹈教員、社會舞蹈工作人員……都是經過選拔的深圳本地優秀舞蹈人才。舞蹈的創作、編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員們都有繁忙的本職工作,湊齊時間就是首先要面臨的挑戰。有不少學員還參與多個作品的創作和表演。他們以對舞蹈的執念,反復打磨每一部作品、不斷編排每一個舞段、精雕細琢每一個肢體動作,最終將精彩而深刻的演出呈現給觀眾。 “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由深圳市舞蹈家協會發起,在2017年第一屆深圳舞蹈月啟動,培養對象均來自深圳本地舞蹈藝術工作者。項目特邀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導高成明作為藝術顧問,并邀請眾多舞蹈業界大咖為學員培訓和授課,包括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舞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肖向榮,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教授、舞蹈學博士許銳 ,國家一級編導、中國文聯文藝研究院特聘導師王舸,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北京舞蹈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韓春啟,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田露等。前期培訓內容涵蓋舞蹈編導課、即興課、舞蹈賞析課程,以及舞蹈音樂、舞蹈服裝、燈光設計、化妝及造型等方面的名家講座。 “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旨在培養扶持本地青年舞蹈編導,提高深圳原創舞蹈作品的藝術水平,尤其是在深圳長期以來缺乏優秀舞蹈院團背景下,為舞蹈人才的挖掘和培養開拓渠道。 主辦方希望通過項目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建立舞蹈藝術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為優秀人才提供更多發揮展示的機會,不斷打造出更多深圳本土原創的舞蹈精品。同時,未來也將探索與周邊城市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加深與港澳舞蹈的交流,進一步提升深圳本土優秀舞蹈人才。【記者】郭悅
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