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4-1211月不僅是深圳讀書月,也是深圳文學季。在這個11月,一系列文學活動在深圳的持續開展,讓快節奏的深圳,不只書香漫溢,更是充盈文學的況味。
2024-12-0626
2023-1212月15日晚,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深圳市深版文化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屆深圳文學季(2023)閉幕式暨系列文學項目頒獎典禮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大臺階舉行。
2023-12-2626
2023-1212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協辦的“國家立場的深圳文學表達”名家講座在深圳荔園大廈舉行。
2023-12-2630
2021-1111月29日,謝湘南詩歌研討會在深舉行。作為第八屆深圳文學季系列活動,研討會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評論家、學者、詩人就其作品展開熱烈探討。
2021-11-3023
2020-1111月13日上午,“人文灣區?文學灣區——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深圳雅楓國際酒店舉行。本次峰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峰會匯聚了來自北京、上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11城市的文學機構和文學研究力量,就繁榮灣區文學、共建人文灣區展開交流探討,展望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在華語文學版圖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峰會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浉郯娜卮烬X相依,同根同源,同聲共振?;浉郯拇鬄硡^是一個經濟共同體,也是一個文化共同體。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以文學連接情感,以文化凝聚認同,以交流聚合力量,以發展推動共建,廣泛開展文學交流合作與融匯創新,通過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創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召開深莞惠港澳文藝界聯席會議等形式,攜手推進大灣區文學融合發展。▲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峰會2017年,在中國作協和廣東省作協的關心指導下,在粵港澳三地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市作協倡議并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這是深圳率先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戰略而舉辦的一項文學學術盛會,是深圳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文學力量的重要舉措。會上,專家學者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歷史與現狀、共性與個性進行論述,首次對文學意義上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建構可能性展開探討。2018年,大灣區11個城市作家協會主要負責人在深圳發出聯合倡議書,共同推動大灣區文學合作與發展。2019年,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澳門舉辦,與會專家就共建灣區文學、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粵語方言文學規律等富有特色和針對性的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本著共生互動、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開展城際文學聯動合作、繁榮發展文學灣區,不斷增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凝聚力,有力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現整理刊發本次峰會上專家學者的發言觀點,以饗讀者。大灣區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嶺南文化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匯聚四方英才,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版圖上有著自己重要的位置。粵港澳三地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的融合和創新,進一步增強大灣區文學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輻射力,讓大灣區文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版圖的重要一極。因此,第一要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第二要講好老百姓的故事,第三要講好中國故事,第四要高質量發展網絡文學。希望本次峰會進一步探索建立良性互動、有效運轉的文學交流合作發展機制,開創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繁榮興盛的新局面,讓灣區文學真正成為華語文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重要樞紐。——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一流灣區需要一流文學,一流灣區成就一流文學?;浉郯拇鬄硡^的大發展必將蘊含能量巨大的機遇與潛力,以及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和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一是把握“世”情,共畫培根鑄魂的同心圓;二是把握“區”情,做好融合發展的大文章;三是把握“文”情,書寫偉大實踐的新詩史?;浉郯拇鬄硡^有理想有抱負的作家都應主動肩負起凝聚民心的光榮使命,積極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創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佳作精品。——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迎來了新機遇。而深圳文學承擔了更為艱巨的使命,要書寫深圳在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新進程中的精彩篇章,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讓大灣區文學發出更奪目光芒。這是深圳文學的使命,更是深圳文學的光榮。——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大灣區文學界同仁在建設大灣區文化、鞏固大灣區對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征途上,應進一步發揮嶺南文化兼容并包、務實創新的優勢和精神,以充滿南國氣息的人文情懷,抒寫大灣區建設的感想,譜寫大灣區文化建設的新篇章,為形成大灣區文化圈、豐富中華文明的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學力量。——中國作協全委、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文學灣區的故事從過去講到現在與未來,而人文灣區也將從民族地域走向世界乃至全人類文明。香港的文化歷來在國際性方面獨樹一幟,能為灣區融入新鮮的血液;香港亦坐擁雄厚的高校資源和發布渠道,與海外漢學家聯系緊密,在譯介和推出作品方面也有優勢。與此同時,廣東能夠連接到更多的發布平臺和獎項活動。相信大灣區只要有優秀作者與作品打底,定能開創出文化藝術的新局面。——香港作家聯會推廣主任、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大灣區聯絡站秘書長羅旭(吟光)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發展,可以視為反思近代以來的世界文化格局,試圖重新繪制文學的地圖的規劃與議程。這實際上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塑造具有中國話語意味的理念。返觀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交通的歷程,原先我們試圖把世界帶回家、試圖到世界去,現在我們要返回故鄉,立足本土,構建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21世紀,我們需要面臨新的“出海”。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應該有建構新人文前沿的自覺與信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大先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聲音一直是閱文集團堅持和探索的文學實踐,也是我們需要認識的時代命題。中國故事、中國精神,正不斷被廣大網絡文學作者用文字加以講述和銘記。閱文集團將聯合更多優秀的行業伙伴,共同合作,持續做好網絡文學內容的培育和開發。——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理應有關于它的獨特文學書寫?;浉郯拇鬄硡^文化要有新氣象,也不妨從嶺南的現代文化中找尋資源,重點不是追憶、回望,而是面對現在和未來?;浉郯拇鬄硡^文學具有前瞻性、日常性、開創性三個特點?;浉郯拇鬄硡^是一個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更是一個文學概念。除了技術空間、物理空間、社會空間之外,粵港澳大灣區應該開創一個審美空間、文學空間,開創想象的空間,這將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對中國文學的貢獻。——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蓬勃發展呼喚著文學理論評論刊物的誕生。廣東省作家協會響應時代呼喚,創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痘浉郯拇鬄硡^文學評論》將始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關注大灣區文學,關注生動活潑的、有碰撞性的理論評論,發出有效的、建設性的聲音,發揮理論評論對創作的推動作用,體現文化的自覺和對時代要求的擔當。——《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大灣區從文化角度來講是有一定的多樣性。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提出之后,文學界也提出了大灣區文學概念。這個概念的內涵應該是更豐富,更豐滿,更有想象力。它的提出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發展拓展了空間。對于大灣區文學發展來說,目前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是加強理論研討,對大灣區的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研究,對大灣區的文學發展給予理論指導。第二是加強理論創作,創造出更多有影響力的、思想上有突破的、內涵更豐富的、形式上有創新的好作品。這是重中之重。沒有好作品的支撐,所有的談論都是空話。——廣州市作協副主席鮑十作為大灣區城市,我們一定要避免惡性同質競爭,同時強化粵港澳各自優勢的文化特色。深圳在具有強大的獨特互聯網科技文化輻射力背后,還有著嶺南文化自身的歷史積淀。所以,我們這個城市就是凝聚了粵港澳三地的先進文化元素。為此,深圳必須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充分發揮“文化中心引擎城市”的作用。深圳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雖然頻繁,但文化交流的層次還要進一步加深,并形成協同發展、交流互通的機制。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連接我們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一條無形紐帶。建設人文灣區,就是要繼續講好中國故事,繼續樹立文化自信。特別是深圳,借助于“雙區驅動”的獨特地位,必須把我們鮮明的文化DNA展現出來,唱出我們特區文化的無窮韻味。——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梅毅有關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概念的討論已經很多,這個概念近年來頻繁出現在各種活動和各種媒體報道中。但是作為一個寫作者,我依舊有一個困惑,這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成果在哪里?作品在哪里?能夠代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鮮明符號的作品作家在哪里?我們應該重視寫作的現實問題。在具體實踐上,我們應該進一步突破一些現實的條條框框,真正展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如果在這些方面沒有開創性突破的話,那么三五年以后我們再講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可能和今天說的話題沒有什么大的區別。——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佛山文學該如何主動作為、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文藝建設的洪流?這是新時代對佛山文學和大灣區文學提出的新課題,也是灣區作家詩人們遇到的新問題、新機遇。我認為,大灣區作家的作品要必需體現灣區人民在灣區乃至全省全國社會經濟建設中的生力軍形象,真切反映灣區現實生活與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閃光點。為此,大灣區應努力搭建文學合作平臺,發揮灣區11個作家協會的合力作用,努力提高文學產品的原創力,提高大灣區文學與時代和不同地域之間的融合度?;浉郯娜匚膶W各有特色、各具優勢,只有發揮灣區的區域優勢,才能真正煥發灣區文學新時代的風采。——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為了呼應大灣區的文學建設,惠州市作協多次與東莞、江門、肇慶等地市作協聯動交流,促進灣區城市之間的相互了解。同時為響應大灣區文學精品及地域特色品牌建設,加大了歷史和現實兩大題材的長篇創作力度?;葜轂榇鬄硡^作家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多姿多彩的人文素材,歡迎灣區作家來惠采鳳交流,共享創作資源。——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人文灣區要怎么進一步融合,變得更實在化,更具體化,更具操作性,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果大灣區是一個共同體,那么我們每個市的作協都是一個個體。在共同體之下的個體的差異性怎么組織,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摸索。作為東莞的寫作者,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不斷超越自我。——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近年來,中山市作家協會與大灣區城市間的文學交流活動層出不窮,亮點多多,中山市作家協會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文學合作發展方面繁花似錦,與香港、澳門、珠海、江門等城市開展多樣式的文學交流活動,增進作家們交流,也推動嶺南文化、香港文化、澳門文化等融合發展,特別是與澳門文學界的交流是一個突出的亮點。我們期待,通過大灣區城市間的文學交融與碰撞,推動多元文化融通,讓大灣區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發展“新引擎”,講好中山故事,講好大灣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在推動這個文學發展過程當中,中山市作家協會將全力以赴參與其中。——中山市作協常務副主席黃廉捷幾十年前,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語言基本是粵語。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粵語受到沖擊,主要原因是語言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想,如何寫出說普通話的讀者也能看得明白的“廣東話”,這是弘揚粵語文化的關鍵。這是有可能的。文學作品的故事場景、語言風格與地方特色緊密相聯,更能直接表現出城市性格特征,折射出構建人物的靈魂,也顯現其作品差異性、辨識度,更有說服力,因而也能讓讀者更加感興趣。我有時希望,廣東能創辦一份特殊的文學刊物,專門培育和打造一個敢于創新的、創作具有濃郁粵味風格的作家群體。我覺得,粵港澳大灣區呼喚粵派作家群體,也呼喚粵味風格凸顯的標桿式的人物。——江門市作協主席張啟雄開完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以后,怎么進一步落實見效,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很迫切的。我建議,要盡快成立一個專門的大灣區文學聯盟機構,協助各市作家協會的信息交流和活動合作,以此來更好地推進大灣區文學的發展。——肇慶市作協主席鐘道宇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文 韓墨/圖
2020-11-2330
2021-1111月29日下午,作為第八屆深圳文學季系列活動之一,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和花城出版社承辦的陳再見作品研討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文學編輯、文學評論家和作家,圍繞陳再見的作品進行深入研討,評析其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涵。
陳再見系深圳80后青年作家,廣東陸豐人,中國作協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陳再見2004年來到深圳,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工廠流水線工人,通過寫作改變自身命運,先后從事過文案策劃、刊物編輯、圖書館管理員等職業。多年來,陳再見筆耕不輟,對故里鄉土、邊緣城鎮和現代都市均有獨特的觀察與書寫。據了解,迄今為止陳再見已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花城》《作家》《鐘山》等發表作品100多萬字,相關作品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新華文摘》等刊物選載;出版長篇小說《六歌》《出花園記》《骨鹽》(將出),小說集《一只鳥仔獨支腳》《喜歡抹臉的人》《你不知道路往哪邊拐》《青面魚》《保護色》等;曾獲“茅臺杯”2015年《小說選刊》年度新人獎、首屆廣東省“大瀝杯”短篇小說獎、第五屆深圳網絡原創文學拉力賽總冠軍、首屆和第三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賽文學新人獎和中篇小說獎、第九屆深圳青年文學獎、第三屆和第七屆深圳年度十大佳著等獎項。與會專家們表示,陳再見是一個敏感的、自愿自覺的講述者。對于現實生活,他有獨屬于他個人的經歷和記憶,他總是把這個時代復雜的經驗和現實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并調動各種藝術手段給予力求到位的展現,像市場經濟改革、政治改革、鄉土文明和鄉土中國的衰敗、農村出身的青年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流動問題,在他的筆下都有觸及和思考。尤其80后這一代人所遇到的問題,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在他的小說里都有所體現。作為小說家,陳再見被贊譽同時擁有三種形象:鄉土中國的講述者,城市生活的觀察者,先鋒小說的承傳者。(轉自讀特,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聲明:本網站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盡快妥善處理。)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官網:http://www.1111567.com郵箱:swlcyb@shenzhen.com.cn
15
2020-1111月13日上午,“人文灣區·文學灣區——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深圳雅楓國際酒店舉行。本次峰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本次峰會匯聚了來自北京、上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11城市的文學機構和文學研究力量,就繁榮灣區文學、共建人文灣區展開交流探討,展望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在華語文學版圖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本次峰會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 』浉郯娜卮烬X相依,同根同源,同聲共振?;浉郯拇鬄硡^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更是一個文化共同體。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以文學連接情感,以文化凝聚認同,以交流聚合力量,以發展推動共建,廣泛開展文學交流合作與融匯創新,通過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創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召開深莞惠港澳文藝界聯席會議等形式,攜手推進大灣區文學融合發展。 2017年,在中國作協和廣東省作協的關心指導下,在粵港澳三地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市作協倡議并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這是深圳率先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戰略而舉辦的一項文學學術盛會,是深圳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文學力量的重要舉措。會上,專家學者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歷史與現狀、共性與個性進行論述,首次對文學意義上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建構可能性展開探討。2018年,大灣區11個城市作家協會主要負責人在深圳發出聯合倡議書,共同推動大灣區文學合作與發展。2019年,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在澳門舉辦,與會專家就共建灣區文學、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粵語方言文學規律等富有特色和針對性的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本著共生互動、合作共贏的精神,積極開展城際文學聯動合作、繁榮發展文學灣區,不斷增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凝聚力,有力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 與會專家一致表示,粵港澳三地地域相近、文脈相親,三地民眾的文化認同是塑造大灣區人文精神內核、推動地區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浉郯娜匾o抓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歷史機遇,建立健全有效推進文化交流與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交流與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共同塑造和豐富大灣區人文精神內涵,最終實現“共建人文灣區”目標。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植根中華文化血脈,同時又具有包容性、創新性、現代性、平民性等鮮明特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嶺南文化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大灣區匯聚四方英才,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在中國文學版圖上有著自己重要的位置?;浉郯娜匾曰浉郯拇鬄硡^建設為契機,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的融合和創新,進一步增強粵港澳文學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輻射力,讓粵港澳文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版圖的重要一極。對此,他對發展粵港澳文學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第一要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第二要講好老百姓的故事,第三要講好中國故事,第四要高質量發展網絡文學。他希望本次峰會將進一步探索建立良性互動、有效運轉的文學交流合作發展機制,開創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繁榮興盛的新局面,讓灣區文學真正成為華語文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重要樞紐?! 耙涣鳛硡^需要一流文學,一流灣區成就一流文學?!睆V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發展必將蘊含能量巨大的機遇與潛力,以及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和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堅實的社會基礎和豐富的文學資源,并就如何推進粵港澳文學發展談了幾點建議:一是把握“世”情,共畫培根鑄魂的同心圓;二是把握“區”情,做好融合發展的大文章;三是把握“文”情,書寫偉大實踐的新詩史。她勉勵粵港澳大灣區有理想有抱負的作家都應主動肩負起凝聚民心的光榮使命,積極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創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佳作精品?! 盎浉郯拇鬄硡^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深圳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圳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灣區文學和深圳文學迎來了新機遇,面對著新課題。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表示,當前時代機遇下,深圳文學承擔了更為艱巨的使命,要書寫深圳在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新進程中的精彩篇章,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出最絢爛奪目的光芒。這是深圳文學的使命,更是深圳文學的光榮。 中國作協全委、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指出,多元文學表現形式在大灣區并存,全因有著嶺南文化兼收并蓄的固有基因,從而塑造出包容并蓄、務實創新的共同文化價值,而這正是構建大灣區文學和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他認為,大灣區文學界同仁在建設大灣區文化、鞏固大灣區對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征途上,應進一步發揮嶺南文化兼容并包、務實創新的優勢和精神,以充滿南國氣息的人文情懷,抒寫大灣區建設的感想,譜寫大灣區文化建設的新篇章,為形成大灣區文化圈、豐富中華文明的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學力量?! ∠愀圩骷衣摃茝V主任、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大灣區聯絡站秘書長羅旭(吟光)提到,文學灣區的故事從過去講到現在與未來,而人文灣區也將從民族地域走向世界乃至全人類文明。香港的文化歷來在國際性方面獨樹一幟,能為灣區融入新鮮的血液;香港亦坐擁雄厚的高校資源和發布渠道,與海外漢學家聯系緊密,在譯介和推出作品方面也有優勢。與此同時,廣東能夠連接到更多的發布平臺和獎項活動。她相信,大灣區只要有優秀作者與作品打底,定能開創出文化藝術的新局面?! ≈袊鐣茖W院研究員劉大先作了《到世界去與返回故鄉》主題發言。他提到,我們實際上試圖在塑造自己的文化理念。從這個根本上來講,原先我們試圖把世界帶回家、試圖到世界去,現在我們要返回故鄉、返回本土,立足本土,構建世界觀和價值觀。21世紀,我們需要面臨新的“出海”。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我們應該建構自己的新人文。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表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聲音一直是閱文集團堅持和探索的文學實踐,也是我們需要認識的時代命題。中國故事、中國精神,正不斷被廣大網絡文學作者用文字加以講述和銘記。他們將聯合更多優秀的行業伙伴,共同合作,持續做好網絡文學內容的培育和開發?! V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理應有關于它的獨特文學書寫,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具有前瞻性、日常性、開創性三個特點?;浉郯拇鬄硡^是一個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更是一個文學概念。除了技術空間、物理空間、社會空間之外,粵港澳大灣區應該開拓一個審美空間、文學空間,其實就是一個想象的空間。這將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對中國文學的貢獻?! V東省作協二級調研員、《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介紹說,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蓬勃發展呼喚著文學理論評論刊物的誕生。廣東省作家協會響應時代呼喚,創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為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建設、發展和爭鳴作出貢獻?!痘浉郯拇鬄硡^文學評論》將始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關注大灣區文學,關注生動活潑的、有碰撞性的理論評論,發出有效的、建設性的聲音,發揮理論評論對創作的推動作用,體現文化的自覺和對時代要求的擔當?! 希瑥V州市作協副主席鮑十、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梅毅、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中山市作協常務副主席黃廉捷、江門市作協主席張啟雄、肇慶市作協主席鐘道宇等分別結合各城市文學的實際情況,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未來發展作出了深入研討,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2020-11-1530
2020-10 10月27日-30日,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深圳市龍華區文聯、龍華區作協協辦的第二期“名家名刊”文學創作研修班在龍華山水田園舉行,這是第七屆深圳文學季(2020)的重點活動之一?! ∩钲谑形穆擖h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作了題為《向時代學習》的開課發言。他高度肯定了本期研修班,并分享了他關于當下文學寫作的獨到思考,以及對深圳文學發展的殷切期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窗口城市,深圳“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他認為,這樣一種歷史,這樣一座城市,值得作家以豐富的素材、深刻的思想、獨特的情感去書寫,這是讀者的呼喚、時代的呼喚、文學的呼喚。他指出,當下一些文學作品之所以未能贏得讀者和社會的共鳴與認可,恰是由于缺乏思想和情感,很多作家對其生活的社會認識不足。他希望深圳作家跳出既往的認知偏頗與寫作框架,深入觸及時代的脈搏。“認識時代,跟上時代步伐,向時代學習,這是我們深圳作家的重點使命?!彼銊钌钲谧骷艺湎н@次學習機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謳歌時代、謳歌人民作為文學創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創作出新時代深圳文學代表作。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在《如何讓故事講得更激情、更藝術?》主題演講中,結合自身的寫作經歷和經驗,從標題、開頭、結構等方面展開分析。在他看來,中國文學特別是本世紀文學的真正高峰將出現在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他期待深圳作家抓住歷史機遇,深入體驗生活,寫出有思想、有特色、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學作品。
本期研修班在2018年11月首期名家名刊小說創作學習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邀請何建明、謝有順、孟小書、阿成、鄧一光、王十月、南翔、許婉霓、楊曉升、王冰、張菁等文學名家、名刊主編作為授課專家,開設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專題講座,與近百名來自全市各區作協推薦選拔的深圳優秀作家切磋交流,面對面傳授文學寫作的“秘訣”。
15
2020-1111月13日下午,由廣東省作協和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的第七屆深圳文學季在深圳書城中心城正式啟動,開啟了深圳一年一度的“文學時間”。啟動儀式上,深圳市文聯、深圳市作協還舉行了《深圳報告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前沿記錄》新書發布會、第二屆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頒獎暨第三屆大賽啟動儀式以及第七批深圳重點文學作品扶持簽約儀式等多項文學活動。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蘇毅,深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金海,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中國作協全委、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尹昌龍,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廣東省作協副主席、深圳市作協主席李蘭妮,深圳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寧平平,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香港作家聯會推廣主任、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大灣區聯絡站秘書長羅旭(吟光)、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懿、《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周西籬等嘉賓,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界、教育界人士出席了活動。
2020-11-15